期刊文献+

舞台之上的诗意演绎——话剧《索爱》观后

Poetic Interpretations on Stage—A Review of the Play Searching for L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话剧《索爱》的诗意演绎由剧本和舞台两部分共同完成,内容和形式有机地构成了话剧的诗意叙事。剧本追求诗意真实,蕴含诗性智慧,对生活进行了诗化提炼,奠定了话剧诗意叙事的基调。舞台借助各种技术手段,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剧本的诗意指令进行了准确传达与补充阐释。话剧《索爱》改编自同名电影剧本,此次编创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对传统诗性的强化,也是对当代戏剧艺术的探索。
作者 王莎 Wang Sha
出处 《粤海风》 2024年第3期13-19,共7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9

  • 1钱玄同.《寄陈独秀》[J].新青年,(1917).
  • 2余上沅.《一个半破的梦》[N].《晨刊副镌》,1926年9月23日.
  • 3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M].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 4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J].新青年,3.
  • 5余上沅.《中国戏剧的途径》,《余上沅戏剧论文集》第201—206页,第205页,第206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 6郭沫若:《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三个叛逆的女性》,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
  • 7[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中译本,陈秋峰、杨国华译,第52页
  • 8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序话》,《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38页
  • 9《茅盾评论文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2页
  • 10田汉.《新罗曼主义及其他》[J].少年中国,1920.

共引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