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60,共5页
Literary Review
参考文献19
-
1胡适:《易卜生主义》,《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
-
2蒲伯英.《戏剧要如何适应国情?》[J].戏剧,1921.
-
3洪深:《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第20页、48页
-
4傅斯年:《论编制剧本》、《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第390页、391页
-
5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M].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
6郭沫若:《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三个叛逆的女性》,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
-
7[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中译本,陈秋峰、杨国华译,第52页
-
8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序话》,《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38页
-
9《茅盾评论文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2页
-
10田汉.《新罗曼主义及其他》[J].少年中国,1920.
共引文献50
-
1王嘉良.论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对两浙文化传统的承传[J].浙江社会科学,2004(5):191-196. 被引量:3
-
2王嘉良.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学意义[J].文学评论,2002(3):120-128. 被引量:2
-
3宋宝珍.余上沅及其“国剧运动”[J].戏剧艺术,2002(3):99-108. 被引量:2
-
4洪宏.论向培良的戏剧理论[J].戏剧艺术,2000(6):49-58. 被引量:1
-
5潘正文.重释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间的论争——长期遭受误解的一桩现代文学史公案[J].江海学刊,2005(4):192-197. 被引量:2
-
6赵学勇,李明.《新青年》·新世纪·新文学[J].江汉论坛,2006(1):110-114.
-
7姜异新.20世纪中国文学参与文化启蒙的策略演进[J].文艺理论研究,2006(1):2-14. 被引量:7
-
8熊辉,蒋登科.试论和谐诗学研究生态的形成——以21世纪5年来的新诗研究状况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6(5):144-146.
-
9罗执廷.“长篇”与“成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情结”[J].文艺争鸣,2006(5):108-111. 被引量:3
-
10赵晓兰.白话报刊的兴起及其主流媒介地位的确立[J].社会科学战线,2006(5):157-161. 被引量:5
-
1程灿.评田本相的《曹禺评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27-27.
-
2徐锡祥,吾文泉.《欲望号街车》中的“诗化现实主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9(4):72-76. 被引量:5
-
3宋清.浅析《欲望号街车》中的“诗化现实主义”[J].作家,2010(18):71-72.
-
4宋宝珍.田汉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101-108. 被引量:1
-
5隋忆越.诗意的舞台 现实的人生[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90-192.
-
6张欲晓.《所罗门之歌》中的诗化现实主义[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12Z):76-77.
-
7何向阳.诗化现实主义在今天的可能[J].中国作家(文学版),2015,0(6):43-45.
-
8田本相.一部具有诗化现实主义特色的电视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3):62-64. 被引量:1
-
9吴胜利.托尼·莫里森诗化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9):152-154. 被引量:1
-
10方军,刘诺亚.论田纳西·威廉斯“诗化现实主义”的成熟——《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中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之比较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6(2):23-26.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