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梁启超、鲁迅与“体验”概念在现代中国的发生与传播

Liang Qichao,Lu Xun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ncept of“Erlebnis”in Moder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汉语“体验”一词对译德文中的“Erlebnis”(美学义),是文艺美学与文学批评的重要概念,在诸多文学、哲学类教材与专著中屡见不鲜,其源头却含混不清。在中国古代传统中,“体验”更多出现在宋明理学之中,是哲学属性极强的词汇。而到了近代中国,“经验”概念的使用仍然广泛,但“体验”概念开始出现并与“经验”分道而行。文学批评层面,“体验”借由鲁迅的译作《苦闷的象征》得以确立;哲学美学层面,借由梁启超、熊十力汇通宋明理学与欧陆哲学的著述,在思想界传播开来。自此之后,“体验”逐渐成为文学与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体验生活”“审美体验”等概念都借之而生,以至1980年代之后的爆炸式使用。考察“体验”这一概念在近代中国的滥觞、传播与演变,可见其诞生与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思想有颇多互动和共鸣,时至今日,仍可与“具身认知”等概念产生跨学科的对话。
作者 耿弘明 Geng Hongming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70,共9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期西方理论思潮与中国文论话语”(22JJD75001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