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1],我国目前缺乏大量该类人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繁杂,不易理解和记忆[2],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该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解决以上问题并构建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由教师先讲,然后学生观察片子,最后画图[3],忽视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明显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4-5].为此,笔者杨国宏率先提出"人体器官结构构建理论",该理论是利用人体器官结构构建规律对没有学过或遗忘的器官所含的结构,通过分析得出的一种理论.本研究通过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检验该理论的教学效果.
作者
冯华
朱梅
刘星
赵富生
张春军
蔡克瑞
刘志新
杨国宏
Feng Hua;Zhu Mei;Liu Xing;Zhao Fusheng;Zhang Chunjun;Cai Kerui;Liu Zhixin;Yang Guohong(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Department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Department of Anatomy,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China)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01-602,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基金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80540,SJGY2018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