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的全方位改革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访谈
被引量:4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2-14,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专科生为何被“抢”[N].中国教育报,2003—4—25.
-
2.[N].南方周末[N],2000—8—31(1).
-
3朱岩 聂风华.探索一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的新教育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0,.
-
4朱岩 聂风华.探索—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的新教育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思想教育专辑),2000,.
-
5刘彬.大学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复旦教育,2000(4):40-42. 被引量:3
-
6蒋永清,李彪,于晓洋.安全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1):27-30. 被引量:10
-
7张先浩,张晓,昝加禄.实验室体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1-3. 被引量:42
-
8容国濂,程蕾,陈步云,林明河.论基础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100-102. 被引量:17
-
9李 涛.加入WTO与理工科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2(3):101-102. 被引量:2
-
10陈文博.以教育创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4-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4
-
1刘华东.关于合作教育的现实作用和积极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94-98. 被引量:6
-
2景国勋,张传祥.教育创新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306-309. 被引量:10
-
3涂俊,吴晓晨,孙立森.实验室管理与安全的理念更新和改革——访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10-112. 被引量:53
-
4张志华,王锁萍.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 构建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114-116.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83
-
1王娟,曹惠君.化学实验室对环境污染与防治[J].现代仪器,2006,12(5):51-53. 被引量:7
-
2陈祝明,钟洪声,吕幼新.利用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S1):30-32. 被引量:18
-
3肖质红,官宗琪.电气信息类学生课外实践管理体制与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J].硅谷,2008,1(12). 被引量:1
-
4钱凤珍,奇伟.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与防治[J].环境与发展,2009,21(S1):152-155. 被引量:2
-
5夏琴,庄韶华.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管理的设想[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5):3-4. 被引量:13
-
6赵庆双,闻星火,冯志林.做好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107-109. 被引量:30
-
7魏东原.科技活动与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25(3):62-64. 被引量:7
-
8张瑶.实验室环境管理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06):97-98. 被引量:15
-
9关洪斌,王晓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52-153. 被引量:19
-
10张亚丽.研究生教育中推行合作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66-68. 被引量:8
-
1何伟民.工业设计及其课程体系建设[J].室内设计,2008(2):45-48.
-
2孙俊武,刘日荣,王霞,卢骏.金工实习的改革与现代工程实践教学的发展[J].黑龙江冶金,2004,24(4):47-48.
-
3申端春.应加强工科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27):148-149. 被引量:2
-
4刘志鹏.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讲话[J].教学研究,1999,22(1):9-14.
-
5樊莉湘.关于质量工作若干新思路的探讨[J].机械制造,2003,41(11):55-57. 被引量:1
-
6王仁贵.校企合作聚力“协同创新”[J].瞭望,2013(37):48-49. 被引量:1
-
7杨金良.开展“素质工程”教育,完善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J].科技风,2009(4X):223-224.
-
8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1998(5):7-11. 被引量:34
-
9韩松,张立珊.学生管理工作采用学分制的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08(7):83-84.
-
10董文扬,解飞厚.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科学文摘,2013,32(3):87-8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