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8
-
1朱岩 聂风华.探索一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的新教育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0,.
-
2朱岩 聂风华.探索—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的新教育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思想教育专辑),2000,.
-
3刘文明.高校建立创新教育模式的途径[N].安徽教育报.1999-06-16(4).
-
4尼尔.陆登庭,刘莉莉.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4):1-3. 被引量:79
-
5李 涛.加入WTO与理工科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2(3):101-102. 被引量:2
-
6周绍森,陈东有.试论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18-19. 被引量:29
-
7吴绍芬.工程教育的全方位改革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访谈[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12-14. 被引量:4
-
8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5):19-21. 被引量:112
二级引证文献16
-
1陈祝明,钟洪声,吕幼新.利用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S1):30-32. 被引量:18
-
2肖质红,官宗琪.电气信息类学生课外实践管理体制与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J].硅谷,2008,1(12). 被引量:1
-
3魏东原.科技活动与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25(3):62-64. 被引量:7
-
4张继德.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7):93-96. 被引量:7
-
5徐勇.高校共青团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7,0(2):92-93. 被引量:5
-
6邬春明,张秋实.IT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56-57. 被引量:11
-
7宋跃,谭爱群.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5-18. 被引量:16
-
8赵波,张志华.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电子信息类高校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7):138-140. 被引量:11
-
9袁志忠,陈功锡,胡文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高教论坛,2010(12):37-39. 被引量:11
-
10梁波,谭涛.土木工程行业拔尖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95-97. 被引量:3
-
1刘彬.大学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江苏高教,2000(3):73-75. 被引量:14
-
2乔志英.学校应注重创造性管理[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2009(10):38-39.
-
3程德军.谈校长的过程管理[J].科学之友(下),2010(8):156-156.
-
4吴慧芳,姜敏.关于大学创新教育的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4-127. 被引量:1
-
5高岩.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6,0(1):258-258.
-
6杨志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0):335-335. 被引量:1
-
7刘惠芝.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1(4):102-103. 被引量:6
-
8崔淑珍.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浅谈新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信息教研周刊,2014(9):16-17.
-
9赵善辉.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新农民(上半月),2009(3):64-64.
-
10格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4):129-12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