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系统被激活,造成相关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常见病[1],疼痛部位大多位于额、颞及眼眶,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呈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本病在中医多属“头风”范畴,病因不外乎火、风、瘀、痰、虚,病位多在脾、肾、肝等脏,与其功能失调有关。近年来,针刺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风池穴属诸阳之会,具有疏风通络、祛风止痛的功效[3],是治疗偏头痛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4]。目前对风池穴作用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血管系统方面,本文主要从风池穴的解剖学定位、经络归属、针刺针感、针刺深度及与神经递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
出处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96

共引文献174

同被引文献231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7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