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
被引量:
13
The Wholesale Westernization Trend in the 30's of the 20th Centu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 2 0世纪 30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中国兴起了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这一思潮在当时不但有着广泛的社会性 ,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是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一支 ,在当时消解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表达了中国人希图赶上西方国家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它关于文化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没有找到实现这一主张的现实力量 。
作者
张太原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0-35,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全盘西化"思潮
陈序经
张熙若
民族危机
分类号
D092.6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21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27
1
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湘报》1898年第20号,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77页.
2
樊锥.《开诚篇(三)》.《湘报》1898年第24号,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93-94页.
3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J].新青年,1918,:3-3.
4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J].新青年,1918,4.
5
周溯源.《"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3月4日,第2版.
6
胡适.编辑后记[J].独立评论,1935,(3).
7
陈序经.《<南北文化观>跋》.杨探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页.
8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二)》[A].杨深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C].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406页.
9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页.
10
陈立夫.《中国文化建设论》[J].文化建设月刊,1934,:3-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赵立彬.
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3):36-43.
被引量:1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杨深.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4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三联书店,1996..
5
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6.
6
陈序经.再谈“全盘西化”[J].独立评论,1935,04.
7
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A].文化:中国与世界[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
8
杜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1,:23-23.
10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下)》[J].岭南学报,1936,:80-80.
共引文献
127
1
黄艳琴.
林徽因散文艺术魅力探寻[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60-63.
被引量:3
2
张卫波.
论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文化调和思想——兼论东方文化派的孔子观[J]
.北方论丛,2004(4):94-97.
被引量:2
3
田彤.
陈序经研究的现状与突破[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5):69-75.
被引量:3
4
刘炎生.
评新保守主义思潮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论调[J]
.学术研究,2003(7):121-125.
被引量:1
5
张太原.
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与指责——以《独立评论》为例[J]
.史学月刊,2002(5):68-76.
被引量:5
6
任富强.
“看见”什么与如何“看见”——论文学形象的教学内容取向[J]
.语文建设,2005(2):33-34.
7
陈平原.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31.
被引量:46
8
朱文华.
关于鲁迅讥评“胡适之法”的几个问题[J]
.鲁迅研究月刊,2001(12):56-63.
被引量:2
9
向天渊.
论辩:现代汉语文论话语的重要方式[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110-114.
10
张郃.
试论中国当代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政治思维方式[J]
.社会科学战线,2005(2):185-189.
同被引文献
219
1
汤志钧.
再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及其评价[J]
.广东社会科学,2004(4):12-19.
被引量:5
2
罗志田.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J]
.历史研究,1999(3):5-23.
被引量:33
3
张太原.
陈序经的文化“一致与和谐”理论[J]
.史学月刊,2000(5):72-78.
被引量:3
4
何卓恩.
胡适与陈序经文化观之比较[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2):39-42.
被引量:4
5
罗志田.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
.中国社会科学,1999(3):20-35.
被引量:92
6
赵立彬.
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3):36-43.
被引量:17
7
启良.
重评陈序经[J]
.浙江社会科学,1998(6):112-118.
被引量:4
8
郭建宁.
二十世纪中国西化与保守主义的文化思潮[J]
.青海社会科学,1997(5):62-68.
被引量:4
9
储昭华.
论“西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出路[J]
.社会科学家,1986,1(2):5-13.
被引量:4
10
俞吾金.
论哲学发生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8(1):55-6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3
1
徐绍峰,谭杰.
略论康有为之《大同书》[J]
.文化学刊,2022(2):228-231.
2
董波,覃世艳.
综合创新论对我国民族文化认同的启示——基于新全球化时代的视域[J]
.中国民族学,2018(2):55-63.
3
黄燕群.
近年来陈序经全盘西化观研究综述[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2):28-30.
被引量:1
4
欧阳文风,周秋良.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J]
.求索,2005(10):172-174.
5
张太原.
20世纪30年代的文实之争[J]
.近代史研究,2005(6):163-196.
被引量:28
6
陈任远.
传统出路的求索——试析30年代知识界人士的激进西化路向[J]
.江汉论坛,2010(9):78-83.
被引量:1
7
史春风.
近80年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论战研究状况综述[J]
.安徽史学,2010(5):105-114.
被引量:2
8
张太原.
“没有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反思[J]
.近代史研究,2011(3):104-122.
被引量:13
9
刘平.
西化思潮研究述要[J]
.中国文化研究,2016(1):19-31.
10
朱庆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西化派的文化批判[J]
.党的文献,2017(2):76-8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常子磊.
两次文化论战的政治背景与陈序经的思想转变[J]
.理论观察,2022(4):103-110.
2
曲铁华,李绍勇.
民国时期高等师范教育政策嬗变:历程、特点及启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5):51-61.
被引量:1
3
王孙禺,刘继青.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史研究的理论进路与解释框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13-18.
被引量:11
4
熊吕茂.
中国近代文化思潮述评[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117-120.
被引量:1
5
黄佑志.
简论抗战前国民政府救济大学生失业的措施[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130-131.
被引量:3
6
张太原.
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述评[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2):60-72.
被引量:1
7
张雪永.
蔡元培的工程教育观[J]
.学海,2009(6):129-133.
被引量:4
8
张太原.
“没有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反思[J]
.近代史研究,2011(3):104-122.
被引量:13
9
张凯.
沟通文质:国难之际浙江大学学术转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88-97.
被引量:2
10
皇甫秋实.
主题与视野:201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J]
.学术月刊,2012,44(4):149-154.
1
龚刚.
生活在世界之中[J]
.南风窗,2002(01S):20-21.
2
摩罗.
“五四”精英群体的教育改造[J]
.社会科学论坛,2009(10):113-130.
3
白海平.
司法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的几点设想[J]
.青海检察,2009(4):50-51.
4
夏勇.
盗窃罪立法之比较[J]
.法治研究,2011(3):41-46.
被引量:6
5
戴继诚.
宗教与国家安全[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129-133.
被引量:3
6
杨万甫.
论政治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97-101.
7
丁晋清,张浩.
为实现中国梦 凝聚中国力量[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13(4):3-4.
被引量:1
8
温小勇.
中国梦的趋美气派[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3):6-7.
9
舒斌.
紧贴人武部特点抓好经常牲管理[J]
.政工导刊,2014,0(9):42-42.
10
张润枝.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状况以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39-44.
被引量:10
学术研究
200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