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积单位{亩}是中国农业史上最重要的基本单位,它产生于西周中期,此后传世和出土文献共出现过20个相关字位记录,18个字位真正使用过,先后习用"畮、、畒、畝、亩"等五个字位。西周至春秋时期,习用"畮",从田每声,构形理据清晰;战国开始了漫长的形体变异之路:战国至东汉习用"",魏晋至宋元习用"畒",明清及民国习用"畝",新中国成立后习用"亩"。书写变异在地积单位{亩}的用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梳理地积单位{亩}的用字历史对于全面认识农业发展史,农业古籍断代和释读都有重要意义。
出处
《农业考古》
2017年第4期20-27,共8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数据库建设及相关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3&ZD129)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历代训注古今字汇编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3AY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