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 被引量:4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刊登了徐爱国教授的学术批评文章《论中国法理学的"死亡"》,一时间引起法学界瞩目热议:中国法理学是真亡,还是假寐?中国法理学诸多问题的病因何在?法理学如何在中国获得新生?……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于2016年4月27日主办学术沙龙,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为主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博士等七位学者走进"中法评·会客厅",为"拯救"中国法理学"寻医问药"。谈及法理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时,在场有学者认为二者关系不能过于密切;法理学的"病因"在于学术与政治的紧张关紧,法理学应当是"纯思"的学问。编者认为,在中国,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法理学是不存在的。我们不否认和不完全拒绝意识形态对法理学的影响,但要避免法理学的"泛意识形态化"。特别是当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学术尚未成熟时,法理学研究的"泛意识形态化",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对于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以及如何回应中国实践的问题,各位嘉宾有不同的看法,或许我们可以另辟机会,专场研讨。
出处 《中国法律评论》 2016年第3期1-20,共20页 China Law Review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925

引证文献43

二级引证文献19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