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生物方法处理生活污水量的增加,我国污泥产生量越来越大。我国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是浓缩、机械脱水、压滤、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等,存在处理成本高,不能实现污泥资源化等问题。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完整和资源化的污泥处理技术,值得我国借鉴。
作者
路文圣
李俊生
蒋宝军
机构地区
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6年第3期27-29,共3页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关键词
污泥
处理处置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7
1
杜娟.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J]
.广州化工,2011,39(16):31-32.
被引量:10
2
陆明东.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大众科技,2013,15(6):83-85.
被引量:25
3
赵苗,任连海,王攀.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
.绿色科技,2013,15(12):146-149.
被引量:13
4
宾晓蓓,李倩.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处理技术[J]
.环境与发展,2011,23(10):42-44.
被引量:16
5
郑思伟,唐伟,谷雨,徐海岚.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估算及控制途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7):45-49.
被引量:11
6
侯云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2):50-52.
被引量:14
7
方伟成,赵智平,梁飞.
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比较[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88-8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65
1
刘健,刘文娟,王润.
中国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CDM项目现状与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584-589.
被引量:4
2
邹庐泉,薛同璋,傅沪鸣,晏振辉,王利飚,吴长淋.
焚烧炉烟气酸介质露点温度测定仪的研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1):292-294.
被引量:1
3
唐伟,何平,余世清,卢滨.
杭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现状及对策[J]
.环境卫生工程,2009,17(S1):1-2.
被引量:2
4
郝善高.
简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J]
.环境卫生工程,2009,17(S1):73-74.
被引量:2
5
卢欢亮,陈伟锋,陈必鸣,雷泽辉.
水泥窑焚烧-厌氧消化工艺联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J]
.环境卫生工程,2009,17(S1):101-104.
被引量:1
6
李湘洲.
国内外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新动向与对策[J]
.粉煤灰,2004,16(5):44-47.
被引量:10
7
骆仲泱,何宏舟,王勤辉,岑可法.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动力工程,2004,24(6):761-767.
被引量:98
8
赵玉杰,王伟.
垃圾填埋场甲烷气的排放及减排措施[J]
.环境卫生工程,2004,12(4):217-219.
被引量:25
9
沈耀良,胡玉才,王学华.
垃圾填埋场渗沥液中重金属的去除[J]
.环境保护,1994,22(3):15-16.
被引量:13
10
刘芳,马俊伟.
国外大学校园垃圾堆肥技术与应用[J]
.环境卫生工程,2005,13(2):3-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77
1
姜黎黎,刘军霞.
城市生活垃圾转移的危害及对策[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S2):79-82.
被引量:2
2
赵燕丽,杨学军,司惠萍.
生态旅游中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7):50-54.
被引量:3
3
崔海波.
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5):174-175.
被引量:5
4
李万众,周坤,王光辉,田永胜,颜家保,王敬,童俊,吴高明.
废弃活性炭在烧结矿中循环利用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2):47-48.
5
姜洋.
生物质能源成本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59-9760.
被引量:11
6
汪孝岚,梁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现状及其展望[J]
.广东化工,2012,39(15):130-131.
被引量:2
7
徐蘇士,汪诚文,王迪,杜松.
UV-Fenton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3(1):65-70.
被引量:27
8
陈付山,孙海燕,梁小平.
城市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点浅析[J]
.可再生能源,2013,31(4):123-128.
被引量:8
9
李泽晖,付晓茹,申凯,沈萱,宁梓傲.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技术探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6(6):24-27.
被引量:13
10
陈瑞英.
垃圾发电BOT项目处理费调价公式的确定[J]
.有色冶金节能,2013,28(3):46-4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3
1
姬凤玲,朱伟,张春雷.
疏浚淤泥的土工材料化处理技术的试验与探讨[J]
.岩土力学,2004,25(12):1999-2002.
被引量:73
2
欧阳喜辉,崔晶,佟庆.
长期施用污泥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影响的研究[J]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6):271-274.
被引量:31
3
汪靓,朱南文,张善发,陈华.
污泥建材利用现状及前景探讨[J]
.给水排水,2005,31(3):40-44.
被引量:32
4
李维炯,倪永珍.
EM(有效微生物群)的研究与应用[J]
.生态学杂志,1995,14(5):58-62.
被引量:96
5
张凤杰,杨宝灵,袁玲玲,王春.
EM对生活污水中常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J]
.广东化工,2006,33(5):79-81.
被引量:4
6
邢承华,蔡妙珍,于洪波.
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杂志,2007,27(5):93-97.
被引量:26
7
刘瑞伟.
EM与有机肥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6):1352-1354.
被引量:8
8
胡学峰,卜玉山.
施用城市生活污泥对土壤肥力长期效应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6):50-53.
被引量:8
9
王伯仁,蔡泽江,李冬初.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3):85-88.
被引量:40
10
刘洪涛,陈同斌,杭世珺,王洪臣,王伟,李国学,孔彦鸿.
不同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的碳排放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7):106-108.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8
1
曾洪学,屈兴红,刘晓宇,高永胜,萧玉珍.
EM有益微生物在河湖淤泥处理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8):27-28.
被引量:1
2
杜健华.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焚烧污泥灰资源化利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39(11):8-10.
被引量:1
3
黄英才,许丹丹,白少元,刘宇辉.
我国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综述[J]
.环境与发展,2020,32(11):250-252.
被引量:12
4
次瀚林,王先恺,董滨.
不同污泥干化焚烧技术路线全链条碳足迹分析[J]
.净水技术,2021,40(6):77-82.
被引量:18
5
董文,张青,王煌平,罗涛.
长期施用污泥对土壤-萝卜系统重金属积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4):647-654.
被引量:6
6
曾洪学,屈兴红,刘晓宇.
EM微生物制剂在河湖淤泥无害资源化处理上的应用研究[J]
.浙江水利科技,2021,49(5):12-15.
7
黄剑南.
城市市政生活污泥安全处置规划探析——以泉州市为例[J]
.福建建筑,2022(9):28-32.
8
李自力,黄涛,郭宛茹,李锐铎.
基于正交试验的水泥与电石灰固化淤泥土劈裂强度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3,14(8):75-77.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潘煜,李廉明,宋焜,王怡弘,龚俊,李凯,黄群星.
基于化石碳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置碳排放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3):990-1000.
被引量:8
2
戴财胜,侯俊威,樊文帅,贺茂森.
低温快速热解条件下城市污泥热解炭的燃烧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工程,2023,41(S02):558-561.
被引量:4
3
董艳红,王鹏,吴庆泉,孙杨,肖光旭,俞双,杜志威,闫钰,邹东雷.
村镇剩余污泥快速生物堆肥处理技术研究[J]
.环境工程,2023,41(S01):131-136.
被引量:2
4
徐岩,魏星星,王利俊,刘慧轩.
城镇污水处理厂绩效指标体系构建[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41(3):97-100.
被引量:2
5
孟雨桐,赵智强,高金索,张耀斌.
NO^(-)_(2)促进剩余污泥水解新原理:Fe(Ⅱ)氧化与Fe(Ⅲ)还原[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21,43(6):155-164.
6
曾洪学,屈兴红,刘晓宇.
EM微生物制剂在河湖淤泥无害资源化处理上的应用研究[J]
.浙江水利科技,2021,49(5):12-15.
7
米璇,任珺,刘伟,尚倩倩,何静,陶玲.
添加热改性凹凸棒石对污泥中重金属钝化效果的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1,40(5):85-92.
被引量:4
8
梁霜霜,钱霞,丁洁.
农用污泥中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
.云南化工,2021,48(12):102-104.
9
何小芳,张海波,程红艳,任元森,田鑫,罗渊,刘娜,王雨萌.
热-碱处理污泥与木耳菌糠共发酵产酸性能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3):268-276.
被引量:3
10
方宇媛,韩光磊,王红新.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压滤污泥重金属健康风险分析[J]
.宿州学院学报,2022,37(3):26-30.
被引量:2
1
郭小情.
浅析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47-47.
被引量:3
2
贾莉.
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设计[J]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3):58-60.
被引量:5
3
严岩,孙宇飞,董正举,吴钢,孔源.
美国农村污水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环境保护,2008,36(15):65-67.
被引量:53
4
杨积喜.
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J]
.中国水利,2013(12):66-66.
被引量:2
5
胡玲,张明明.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选择探讨[J]
.环境与生活,2014,0(6X):64-64.
6
丁天石.
浅谈煤矿生活污水处理[J]
.煤炭工程,1985,27(5):31-34.
7
刘姣姣.
浅谈人工湿地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J]
.化工中间体,2015,11(12):10-11.
被引量:3
8
王中刚.
处理城市污水的A/O工艺[J]
.小氮肥,2008,36(8):12-14.
被引量:2
9
赵菊,李新,叶红.
基于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的生活污水量预测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71-73.
被引量:6
10
马建宁.
西宁市城镇污水排放趋势与控制对策研究[J]
.青海环境,1991,0(2):88-94.
被引量: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