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先玉1170和先玉1171的审定引发西南山地玉米育种的思考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先锋玉米种子公司在西南审定2个玉米品种先玉1170和先玉1171,因其产量稳定、抗病、抗倒、适应性强在西南受到农户喜爱,通过对2个品种特征特性观察和西南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分析,提出了未来几年西南玉米育种的方向。
作者
孙小红
李小玲
邸仕忠
罗永统
陈维竞
彭福佳
机构地区
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
重庆市丰都县农业委员会
出处
《中国种业》
2015年第12期33-35,共3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关键词
先玉1170
先玉1171
西南
玉米现状
育种方向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刘文国,王绍萍,钱淑玲,赵万庆,张建新,董亚琳,张志军,周占魁.
78599系列自交系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优缺点及对策[J]
.吉林农业科学,2003,28(1):18-19.
被引量:20
2
王文娟,王建功,郝跃春,常海燕.
从先锋育种模式引发对我国玉米中试工作的思考[J]
.中国种业,2011(6):19-20.
被引量:4
3
吕先国.
以“先锋良种”看定位理论运用[J]
.中国种业,2011(3):1-3.
被引量:4
4
樊伟民.
先玉335对黑龙江省玉米行业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0(7):24-25.
被引量:5
5
潘光堂,杨克诚.
我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J]
.作物学报,2012,38(7):1141-1147.
被引量:54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陈文俊.
中国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和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对策[J]
.玉米科学,2005,13(z1):5-6.
被引量:13
2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70
3
黎亮,李浩川,徐小炜,陈绍江.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加倍技术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0,18(1):12-14.
被引量:39
4
杨克诚,向葵,潘光堂,荣廷昭.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J]
.玉米科学,2010,18(1):146-148.
被引量:22
5
王益军,孙萍,邓德祥,卞云龙.
玉米关联分析与品种分子设计[J]
.玉米科学,2010,18(5):9-13.
被引量:1
6
任纬,张长春,严康,杨旭东.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探讨[J]
.玉米科学,2010,18(5):39-41.
被引量:11
7
张彪,陈洁,唐海涛,何文铸.
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68-70.
被引量:31
8
杜何为,戴景瑞,李建生.
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0,18(6):1-7.
被引量:34
9
姚文华,谭静,陈洪梅,徐春霞,番兴明.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6,14(5):30-34.
被引量:21
10
荣廷昭,唐祈林.
优质高产新型饲草玉米SAUMZ 1号的选育与利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7-9.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81
1
张志军,张健新,任军,高坤.
辽宁省玉米生产及育种动态[J]
.农业与技术,2005,25(3):38-39.
2
柳迎春,代秀云,李耀光,于明彦.
玉米新种质78599类群的形成、应用与改良[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18-19.
被引量:9
3
徐艳荣,刘兴贰,孙发明,焦仁海.
论Mo1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26-28.
被引量:12
4
王元东,陈绍江,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玉米P群自交系与国内传统骨干系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其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4):21-25.
被引量:25
5
焦仁海,王绍萍,孙发明,刘文国,刘兴贰,徐艳荣.
吉林省玉米种质基础的分析与归纳[J]
.玉米科学,2006,14(1):21-25.
被引量:25
6
刘文国,王绍萍,焦仁海.
吉林省玉米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J]
.玉米科学,2006,14(1):26-29.
被引量:19
7
张志军,任军,张建新,焦仁海,刘文国,高坤.
78599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杂交模式及其再利用[J]
.玉米科学,2006,14(1):30-32.
被引量:12
8
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王空军.
高温对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7,33(1):38-42.
被引量:34
9
王绍萍,刘文国.
提高吉林省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J]
.作物杂志,2007(1):1-3.
被引量:13
10
陈喜明,侯有良,韩云丽,卢保红,钟改荣,高克昌,赵随堂,程宏.
P群种质在山西玉米育种中的作用与展望[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30-3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5
1
李高科,潘光堂.
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13(2):3-7.
被引量:48
2
张述尧.
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选育的若干问题[J]
.玉米科学,1996,4(4):30-33.
被引量:1
3
张述尧.
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选育的若干问题[J]
.云南农业科技,1996(6):3-7.
被引量:5
4
宋锡章,张宝石.
美国玉米种质的利用与改良[J]
.玉米科学,2007,15(2):44-48.
被引量:19
5
柳迎春,蔡鑫茹,刘爱华.
改良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7,15(5):38-40.
被引量:4
6
唐海涛,张彪,杨俊品,康继伟.
优良玉米自交系698-3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189-193.
被引量:7
7
李希腾,刘必善,王黎明,杜世凯,向发洪,郑兴权,刘传兵,冯春福,李永碧,王永杰.
鄂西南山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46-46.
被引量:5
8
邵思全.
浅析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的有关问题[J]
.云南农业科技,2009(B11):40-43.
被引量:9
9
王黎明,郑兴权,刘传兵,向发洪,刘好梁,郭光耀.
鄂西山区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和趋势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1):2738-2740.
被引量:11
10
潘光堂,杨克诚.
我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J]
.作物学报,2012,38(7):1141-1147.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7
1
孙小红,李小玲,罗永统,陈维竞,彭福佳,邸仕忠.
玉米自交系B1170选育与应用[J]
.中国种业,2018(10):77-79.
被引量:1
2
孙小红,罗永统,陈维竟,彭福佳,邸仕忠.
玉米新品种陵单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9(10):91-92.
被引量:1
3
李如来,邱磊,牛忠林,吴丽丽,夏永伟,蒋佰福,靳晓春.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及改良[J]
.现代农村科技,2021(1):114-116.
被引量:3
4
秦家友,任伟,严康,陈莉,陈翠莲,邹刚,张晋睿,王民曦.
高产抗倒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内玉2900 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2(1):104-106.
被引量:3
5
张采波,刘长波,张书亚,陈香颖,余庭跃,张玮,文守云.
矮秆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劲单3号[J]
.中国种业,2022(8):150-151.
被引量:2
6
张采波,张书亚,余庭跃,张玮,文守云.
玉米新品种劲单9号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3(8):107-109.
7
腾峰,黄克斌,李芹,钟儒林,王可静,郭艳兵,周兰庭,翟立红.
玉米新品种腾龙2607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3(9):152-15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曾智勇.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分析及建议[J]
.粮油与饲料科技,2022(3):4-8.
被引量:11
2
腾峰,曾静平,黄克斌,翟立红,董家利.
玉米杂交种腾龙208及栽培制种要点[J]
.中国种业,2022(7):122-123.
3
赵海军,史佳晴,王彬,郭益洋,胡小丽,韩赞平.
150份玉米自交系籽粒及其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J]
.河南农业科学,2023,52(5):33-39.
被引量:8
4
张采波,张书亚,余庭跃,张玮,文守云.
玉米新品种劲单9号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3(8):107-109.
5
张世成,王伟,尤丽,王勍,徐尧,张金学,郑清芳,罗涛,汪怡然,汪德义,无.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康玉91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23,69(7):51-53.
被引量:2
6
腾峰,黄克斌,李芹,钟儒林,王可静,郭艳兵,周兰庭,翟立红.
玉米新品种腾龙2607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3(9):152-154.
7
莫德俦.
灵山县玉米新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泛玉6号为例[J]
.种子科技,2024,42(3):14-16.
8
张贵芳,杨国芳,张丽娟,张毓琴.
优质高产玉米诚研2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2024,42(20):33-35.
9
向姝.
玉米品种改良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黑龙江粮食,2024(10):25-27.
10
石运强,孙艳杰,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金振国,高利,冯鑫.
早熟春玉米自交系绥系708的创新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2019,0(9):243-244.
1
彭东,洪德峰,唐振海,张学舜.
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后代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5(6):49-53.
被引量:1
2
李祥艳,唐海涛,刘刚,张彪,康继伟,梅碧蓉.
西南山地玉米生产及育种技术探讨[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5):31-33.
被引量:10
3
陈文俊,郑阳,杨华,蒋志成,况良开,黄爱华.
热带玉米种质在西南山地粮饲兼用型玉米创新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64-65.
被引量:1
4
刘日尊,赵文媛.
5份美国先锋玉米种质资源的配合力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13(2):9-12.
被引量:10
5
冯健英.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黄淮海地区的利用现状和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57-59.
被引量:15
6
崔海涛.
服务做到家 化肥不愁销——访山东省曹县先锋玉米专业合作社杨依柱[J]
.中国农资,2011(17):17-17.
7
丰光,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10,18(2):133-135.
被引量:29
8
李娟,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赵丽.
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9):5-8.
被引量:7
9
时俊光.
美国先锋玉米杂优模式利用对中国玉米育种的影响[J]
.杂粮作物,2010,30(3):163-166.
被引量:14
10
兰永富,李淑华,荆绍凌.
国内先锋玉米品种比较研究[J]
.中国种业,2010(11):46-48.
被引量:8
中国种业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