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后代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材料新选育的5个自交系为母本,3个自改黄改系为父本,组配15个玉米新组合。按照NC II设计试验,针对15个新组合,对产量等10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配合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差异很大。杂种优势分析中,先玉804×新A3、先玉806×Lx9801改和先玉808×新A3的统一对照优势分别超过先玉335和郑单958,达到5%以上。
作者
彭东
洪德峰
唐振海
张学舜
机构地区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6期49-53,共5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02-58)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选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杨爱国,张世煌,李明顺,荣廷昭,潘光堂.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9):1329-1337.
被引量:77
2
叶雨盛,王晓琳,李月明,李哲,刘晶,刘志新,王延波.
外来玉米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J]
.玉米科学,2012,20(1):48-52.
被引量:8
3
熊尧宇,李芦江,文水清,陈文生,杨克诚,高世斌,潘光堂,荣廷昭.
玉米自交系08-641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后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J]
.玉米科学,2012,20(1):10-14.
被引量:8
4
王亮,景希强,丰光,杨辉,唐文明,李方明.
13个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J]
.玉米科学,2009,17(3):15-18.
被引量:14
5
左淑珍,王光申,汤金涛,陈福娜,刘运华.
14份新育玉米自交系应用潜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13,21(2):31-35.
被引量:9
6
王金艳,李刚,马骏,刘欣芳,王贺,姜敏.
玉米DH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相关分析[J]
.玉米科学,2012,20(6):21-24.
被引量:5
7
田树云,文仁来,苏月贵,何雪银,刘亚利,程伟东,Pichet Grudloyma.
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分析及其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J]
.玉米科学,2012,20(5):1-6.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81
1
龚士琛,苏俊,李春霞,张坪,宋锡章,张瑞英,钟占贵,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玉米自交系长_3的改良与利用[J]
.玉米科学,2004,12(2):46-48.
被引量:10
2
杜茂林,杨荣志,吴全一,蒲雪莉,贺玉兰.
1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3):55-56.
被引量:14
3
明道绪,黄玉碧,王超,荣廷昭,倪昔玉,潘光堂.
不完全双列杂交单株资料的配合力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1994,7(3):102-107.
被引量:18
4
张丽颖,刘祥久,张喜华.
国内部分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19-21.
被引量:16
5
左淑珍,许崇香,王红霞,徐建文.
8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J]
.玉米科学,2005,13(2):39-41.
被引量:32
6
刘志新,姜敏,王金君,江丹.
国内几个主要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J]
.杂粮作物,2005,25(3):125-128.
被引量:11
7
许崇香,林巍,左淑珍,王玲苹,王红霞.
10份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分析及利用[J]
.杂粮作物,2005,25(4):224-227.
被引量:5
8
敖君.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1995,3(2):14-17.
被引量:26
9
李海明,胡瑞法,张世煌.
外来种质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遗传贡献[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189-2197.
被引量:71
10
杨爱国,张世煌,李明顺,荣廷昭,潘光堂.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9):1329-1337.
被引量:77
共引文献
122
1
金益,董玲,李严,郭然,于天江.
高纬度地区两个玉米半外来群体的改良和利用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53-56.
被引量:1
2
张彪,陈洁,唐海涛,何文铸.
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68-70.
被引量:31
3
马燕斌,荣廷昭,杨克诚,潘光堂.
6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育种潜势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594-1601.
被引量:8
4
苏俊,刘志增.
三个玉米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4):436-441.
被引量:7
5
马利,徐景梅,贾德涛.
CIMMYT玉米种质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8(6):127-129.
6
苟才明,杨克诚.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22-27.
被引量:8
7
郝建平,杨锦忠,杜天庆,崔福柱,桑素平.
基于图像处理的玉米品种的种子形态分析及其分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4):994-1002.
被引量:56
8
谭华,郑德波,黄爱花,陈国品,吴永升,黄开健.
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育种潜势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79-3581.
被引量:1
9
顾丽香,刘志增,祝丽英,黄亚群,陈景堂,张淑贞,李丁,张建华.
玉米DH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2):36-38.
被引量:9
10
段智利,姚文华,黄云霄,汪燕芬,罗黎明,徐春霞,陈洪梅,谭静,番兴明.
利用配合力和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J]
.分子植物育种,2008,6(5):921-92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1
1
李靖霞,李金琴,朱国立,何智彪,贾娟霞,张智勇,乔文杰.
蓖麻测交种配合力测定最佳世代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1):40-41.
被引量:2
2
韩福光,郑锦荣.
9个国外血缘超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与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6):54-58.
被引量:10
3
张有富,李对强,杨兴博,周百亮,闫吉治,张爱萍.
20个玉米组合及其亲本发芽指标的配合力测定[J]
.甘肃农业科技,2013,44(10):28-30.
被引量:2
4
付忠军,杨华,祁志云,陈文俊,赵建国.
6份CIMMYT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241-3243.
被引量:7
5
马毅,卫晓轶,魏锋,洪德峰,马俊峰,张学舜.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新6的选育研究[J]
.中国种业,2015(3):52-54.
被引量:6
6
苟才明,余世权,黄宁,荣廷昭,张吉海,徐克成,李志龙.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5,30(2):175-182.
被引量:19
7
汪燕芬,张培高,焦兰,田俊明,徐春霞,龙明丽,付思明,陈洪梅.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及综合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2):480-486.
被引量:5
8
冯文峰.
7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5):509-511.
被引量:6
9
秦燕,郭泓鋆,杨新梅,杨洪,赵永康,韩庆新,李兰.
两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0):82-84.
被引量:2
10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
九份玉米自交系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9):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袁克录,李继强,谢新学,吴城文,吴治强,王霞.
6个新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J]
.分子植物育种,2016,14(1):216-22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宋国亮,冯小磊,范光宇,史高雷,李双东,王峰,王晓明,赵治海.
谷子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J]
.作物杂志,2017(2):44-50.
被引量:7
2
张扬,廖长见,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2019,34(1):16-21.
被引量:4
3
王晓娟,寇思荣,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刘海鹰.
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19,50(4):5-10.
被引量:3
4
李乔,李明,晏君瑶,高祺,朴琳,肖佳雷.
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J]
.玉米科学,2019,27(2):21-28.
被引量:4
1
刘日尊,赵文媛.
5份美国先锋玉米种质资源的配合力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13(2):9-12.
被引量:10
2
冯健英.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黄淮海地区的利用现状和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57-59.
被引量:15
3
崔海涛.
服务做到家 化肥不愁销——访山东省曹县先锋玉米专业合作社杨依柱[J]
.中国农资,2011(17):17-17.
4
丰光,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10,18(2):133-135.
被引量:29
5
李娟,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赵丽.
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9):5-8.
被引量:7
6
时俊光.
美国先锋玉米杂优模式利用对中国玉米育种的影响[J]
.杂粮作物,2010,30(3):163-166.
被引量:14
7
兰永富,李淑华,荆绍凌.
国内先锋玉米品种比较研究[J]
.中国种业,2010(11):46-48.
被引量:8
8
孙小红,李小玲,邸仕忠,罗永统,陈维竞,彭福佳.
从先玉1170和先玉1171的审定引发西南山地玉米育种的思考[J]
.中国种业,2015(12):33-35.
被引量:7
9
李娟,陈泽辉,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王达强,赵丽,胡兴.
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2):485-490.
被引量:11
10
刘晓庆.
先玉335种植技术[J]
.植物医生,2016,0(12):23-24.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