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体系构建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损失综合评估的功能定位 全面掌握一次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直接经济损失是应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基础性工作,对支撑灾区开展恢复重建、不断完善优化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功能:
作者
袁艺
机构地区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出处
《中国减灾》
2014年第8期18-23,共6页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关键词
综合评估体系
灾害损失
大自然
直接经济损失
防灾减灾工作
自然灾害
破坏程度
恢复重建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1
1
Peijun Shi,Qian Ye,Guoyi Han,Ning Li,Ming Wang,Weihua Fang,Yanhua Liu.
Living with Global Climate Diversity——Suggestions o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for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Ris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2012,3(4):177-184.
被引量:7
2
史培军.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7.
被引量:291
3
史培军.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1996,5(4):6-17.
被引量:591
4
史培军.
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5):1-9.
被引量:189
5
雷小途,陈佩燕,杨玉华,钱燕珍.
中国台风灾情特征及其灾害客观评估方法[J]
.气象学报,2009,67(5):875-883.
被引量:66
6
胡爱军,李宁,祝燕德,吴吉东,郭海峰,李春华.
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防范模式——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2):159-165.
被引量:20
7
张利平,杜鸿,夏军,徐霞.
气候变化下极端水文事件的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370-1379.
被引量:68
8
尹衍雨,王静爱,雷永登,易湘生.
适应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7):953-962.
被引量:11
9
张卫星,史培军,周洪建.
巨灾定义与划分标准研究——基于近年来全球典型灾害案例的分析[J]
.灾害学,2013,28(1):15-22.
被引量:36
10
史培军.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1-9.
被引量:520
引证文献
1
1
史培军,袁艺.
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J]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9):1145-1151.
被引量:37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张真源.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应急法制体系——以“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为进路[J]
.西部法学评论,2020(1):70-81.
被引量:3
2
刘红梅,苏彬,王振国,石莹,李学文,武周炜,张永忠,樊毫军,侯世科.
从全国紧急医学救援技能竞赛结果探讨当前救援培训模式之不足[J]
.中国医院,2018,22(12):37-40.
被引量:8
3
孔锋,王一飞,吕丽莉,孟永昌,史培军.
互联互通背景下巨灾对经济影响的全球性和复杂性的进展与展望[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2(6):871-882.
被引量:10
4
袁艺.
制度建设推动下的自然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J]
.中国应急管理,2015,0(1):14-19.
被引量:2
5
周洪建,王丹丹,袁艺,郝明月.
中国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的最新进展——《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析[J]
.地球科学进展,2015,30(5):530-538.
被引量:14
6
赵金成,曾以禹,张多,贺祥瑞.
林业在全球减灾防灾应对体系中的态势分析[J]
.林业经济,2015,37(7):8-13.
7
范一大,吴玮,王薇,刘明,温奇.
中国灾害遥感研究进展[J]
.遥感学报,2016,20(5):1170-1184.
被引量:78
8
谢余初,齐姗姗,张影,巩杰,陈冠.
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5):634-638.
被引量:10
9
李宁,张正涛,陈曦,冯介玲.
论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重要性[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2):256-263.
被引量:34
10
周洪建,王曦.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内容的国际对比——基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和PDNA系统的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2017,32(10):1030-1038.
被引量:3
1
王圣,孙雪丽,赵秀勇,陈辉,左漪.
我国“十一五”大气环境总量控制制度分析及优化建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177-180.
被引量:4
2
本刊编辑部.
任重道远 策马扬鞭——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体系风雨六年[J]
.中国减灾,2014(8):1-1.
3
闫志国,谢兴连,吴元欣,袁华,吴广文.
化工产品环境经济性能综合评估体系的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06,20(8):37-41.
被引量:1
4
乘风而起 破浪有时——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体系建设[J]
.中国减灾,2014(8):8-11.
5
宇文会娟.
白洋淀湿地生态资源评估及保护[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6):246-246.
6
张力.
做好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体会和建议[J]
.中国减灾,2014(8):16-17.
7
李佳璐,姜霞,王雯雯,王书航,赵丽.
蠡湖沉积物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2):565-573.
被引量:4
8
青海:三江源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J]
.城市规划通讯,2015,0(11):14-14.
9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概况[J]
.中国减灾,2014(8):32-35.
被引量:2
10
陈云,吴义锋,薛联青.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河流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及生态修复模式[J]
.安徽化工,2008,34(5):62-64.
被引量:3
中国减灾
201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