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0,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77
-
1刘素萍.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分析[J].电子技术(上海),2020(7):110-111.
-
2孟新芝.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13(1):94-96. 被引量:1
-
3李建华,林士敏.计算机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48-149. 被引量:7
-
4李小超.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J].文教资料,2008(7):106-107.
-
5毕蓉.“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40-42.
-
6王香存.浅议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3):94-95. 被引量:1
-
7郭正良.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商情,2008,0(1):100-100. 被引量:1
-
8熊钢.提高习题教学中物理思维能力培养效率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85-187.
-
9李静.试论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2):36-38. 被引量:2
-
10董江华,张勇.论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64-6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9
-
1徐锦艳.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艺术探索,2007,21(6):115-116. 被引量:6
-
2尹桂丽.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2):22-23. 被引量:15
-
3尤阳.在师范音乐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5):75-77. 被引量:2
-
4张新平.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J].教育学术月刊,1999(1):37-42. 被引量:39
-
5陈焕章.日本中小学体验活动的社会支持系统[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7):12-15. 被引量:1
-
6钱旭昇.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28-31. 被引量:6
-
7王书.我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其现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2):47-49. 被引量:17
-
8徐锦艳.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实施探索[J].艺术教育,2006(5):80-81. 被引量:7
-
9马棠华,李清涛.高师钢琴集体课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钢琴艺术,2007(1):38-41. 被引量:10
-
10陈建锋.优化知识结构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J].现代企业教育,2007(03X):3-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3
-
1杜忠海.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数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建构[J].科技信息,2008(27). 被引量:10
-
2罗炬.研究性学习中的自我建构与组群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9):18-21.
-
3李瑛.关于高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4,6(3):132-134. 被引量:1
-
4钱旭昇.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28-31. 被引量:6
-
5李若华,黄燕敏,许芳.高师化学教育专业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F10):62-65.
-
6魏青云.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滨州师专学报,2004,20(1):78-80. 被引量:1
-
7朱蕾晔.研究性学习——师范院校面临的挑战[J].黄山学院学报,2003,5(3):101-103. 被引量:1
-
8田如琼.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5,28(3):199-202. 被引量:1
-
9何华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状况调查——以北京市部分中学为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19-23. 被引量:1
-
10毛时亮.研究性学习与教师的成长[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45-46.
二级引证文献51
-
1田如琼.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5,28(3):199-202. 被引量:1
-
2张凤英.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5):63-65. 被引量:2
-
3胡大敏,金长伟,矫晓军.研究性学习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价值与发展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141-142. 被引量:1
-
4吴先勇.论高校研究性学习与学力的培养——以公共心理学教学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81-85. 被引量:2
-
5陈月茹,陈英敏.审视女性主义教材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1):92-95. 被引量:8
-
6廖秀云.试论研究性学习中小教大专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培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3):77-80. 被引量:2
-
7薛萍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6):8-10. 被引量:5
-
8刘传哲,何凌云,唐安宝,李凯风.金融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6):79-80. 被引量:1
-
9蔺丽萍.体育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存在的误区[J].甘肃科技,2008,24(20):207-208.
-
10夏学芳.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及开展条件[J].大学(研究),2007(9):69-72. 被引量:7
-
1郑德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育人的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16(6):70-71. 被引量:2
-
2黄楚文.论颜元教育思想的成因[J].社会科学辑刊,2009(1):147-150.
-
3林明才.加强管理改革 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60-263. 被引量:19
-
4包晓霞.关于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甘肃),1989(5):105-107.
-
5杨冠英.高校受资助学生自卑心理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3):148-151. 被引量:4
-
6张舒予.论巴纳赛的“宏观社会教育系统”[J].比较教育研究,1998(5):32-34. 被引量:3
-
7纵瑞林.从中西教育核心观念的差异性看当前素质教育的“悖论”[J].理论导刊,2004(12):56-57. 被引量:1
-
8刘丹.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家庭玩具的选择[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1):86-88. 被引量:3
-
9吴文军.强化激励机制,推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J].中小学电教(下),2011(12):159-159. 被引量:1
-
10陶志明.教育评价的心理效应[J].中国教育学刊,1989(2):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