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空间理论考察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建构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通过电子媒介和灾难博物馆等媒介空间得以保存和传播,此时,媒介空间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建构和再现灾难记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关于灾难的记忆通过高度科技化的VR技术得以重构和增强,VR灾难新闻通过场景建构让人类重新感知灾难现场的残酷。笔者从媒介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在不同空间中的建构,空间势能以及不同的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的建构有着怎样的联系。
作者
田英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18年第10期43-46,共4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灾难记忆
空间
空间叙事
空间势能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7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杰弗里·C.亚历山大,王志弘.
迈向文化创伤理论[J]
.文化研究,2011(1):11-36.
被引量:43
2
张子凯.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0-14.
被引量:122
3
樱井龙彦,陈爱国.
灾害民俗学的提倡[J]
.民间文化论坛,2005(6):62-70.
被引量:30
4
钱力成,张翮翾.
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J]
.社会学研究,2015(6):215-237.
被引量:109
5
王斌.
从技术逻辑到实践逻辑:媒介演化的空间历程与媒介研究的空间转向[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3):58-67.
被引量:47
6
杜辉.
后战争时代的博物馆、记忆与空间——以中英两座博物馆为例[J]
.东南文化,2015(5):100-106 127-12.
被引量:15
7
杨慧,雷建军.
作为媒介的VR研究综述[J]
.新闻大学,2017(6):27-35.
被引量:50
8
王晓葵.
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以唐山大地震殉难者的埋葬与祭祀为例[J]
.民俗研究,2008(2):5-25.
被引量:27
9
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和磊(编译).
逝去的时间:论晚期现代文化中的记忆与遗忘[J]
.文化研究,2011(1):37-56.
被引量:11
10
李彬,关琮严.
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论媒介进化及其研究的空间转向[J]
.国际新闻界,2012,34(5):38-42.
被引量:150
二级参考文献
166
1
赵世瑜,杜正贞.
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10-19.
被引量:31
2
陈力丹.
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J]
.国际新闻界,2004,26(6):33-35.
被引量:36
3
李斯颐.
清季末叶的阅报讲报活动[J]
.文史知识,2002(7):24-31.
被引量:13
4
赵世瑜.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J]
.历史研究,2006(1):49-64.
被引量:122
5
王汉生,刘亚秋.
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J]
.社会,2006,26(3):46-68.
被引量:163
6
陈先红.
论新媒介即关系[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54-56.
被引量:188
7
尤育号.
启蒙大众与清末社会文化变迁的大众化趋向[J]
.阴山学刊,2006,19(3):65-69.
被引量:5
8
吕新雨.
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J]
.读书,2006(8):121-130.
被引量:57
9
卢元伟.
历史记忆的建构及其限制——以林则徐英雄形象的建构为例的考察[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9):65-70.
被引量:6
10
吴艳红,J.David Knottnerus.
日常仪式化行为的形成:从雷锋日记到知青日记[J]
.社会,2007,27(1):98-11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570
1
刘丹凌,匡贝茜.
元宇宙“空间新异化”的三重逻辑[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2):129-145.
被引量:1
2
邹鑫.
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西部乡村的空间再造与传播再生——以“关中忙罢艺术节”为例[J]
.新闻知识,2023(3):43-49.
被引量:2
3
李彩霞,屠晨皓.
“再域”:移动社交媒体在移民社会融合中的作用分析——基于浙江宁波董村的田野调查[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250-265.
4
冯强,陈婧之.
“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庸逝世”议题的媒体报道与记忆叙事[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3):199-212.
5
于然,陈玲令.
第二符号学视角下虚拟现实影像本体属性与发展空间探析[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9(6):153-166.
6
马海洋.
思想动员与心灵反叛——20世纪70年代“日据文学”再出场的现实意义与情感政治[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2):396-407.
7
王薇.
从个人故事到群像展播:UGC纪录片的行动者网络[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3):124-127.
被引量:7
8
华昊,潘莹.
网络游戏中的创伤叙事与“两岸认同”建构——从《雨港基隆》谈起[J]
.台湾研究,2021(2):64-76.
被引量:1
9
陈青文,祝晓峰.
互承与共有 余德耀美术馆新馆[J]
.时代建筑,2024(1):110-115.
10
周瑜,唐莉英.
集体记忆视域下的城市公园景观更新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研究,2023(1):52-60.
同被引文献
3
1
刘云霞.
从《一九四二》看中国灾难片的突破[J]
.电影文学,2013(8):54-55.
被引量:1
2
张慧瑜.
《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电影的全球叙事[J]
.当代电影,2019(3):21-24.
被引量:42
3
陈国辉,刘辉.
《烈火英雄》:灾难类型片的探索之路——陈国辉访谈[J]
.电影艺术,2019,0(5):56-6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陈昊.
烛照与傲然——国产灾难电影中女性角色的转型探析[J]
.声屏世界,2021(9):46-48.
1
文爱平,苏经宇.
苏经宇: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综合防灾体系[J]
.北京规划建设,2018,0(5):188-191.
2
刘霞.
“互联网+”时代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探究[J]
.智库时代,2018(32):4-4.
被引量:2
3
魏然(翻译整理).
德国:消防队伍高度专业化和科技化[J]
.广东安全生产,2018,0(11):7-7.
4
韩学辉,徐登辉,郭俊鑫,杨龙,王振林,张达,罗兴平,聂俊光,李昊,江佳洋.
定量表征压实和胶结作用的砂岩声波速度岩石物理模型[J]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5044-5051.
被引量:5
5
李明明.
“词语之戏”——对《骂观众》一剧的文本与剧场解读[J]
.外国文学,2018(6):13-22.
被引量:3
6
胡鹏,李忠斌.
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战略思考——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J]
.农业经济,2018(12):9-11.
被引量:5
7
随国庆.
扬尘治理 让蓝天白云常驻[J]
.走向世界,2018,0(46):48-53.
8
于阳,魏俊斌.
冲突与弥合:大数据侦查监控模式下的个人信息保护[J]
.情报杂志,2018,37(12):147-155.
被引量:30
9
李毅磊,赵锐,江威.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体与程序问题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S分院为样本[J]
.中国检察官,2018(22):44-48.
被引量:2
东南传播
201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