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诸多急性传染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一些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上升.大肠癌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欧美和日本等大肠癌高发国家的研究证明,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是促发大肠癌的重要环境因素(外因),患者遗传上的缺陷,如多种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又是大肠癌发病的内在因素,这些相关的内外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也是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为主是我国一贯的卫生工作方针,也是大肠癌防治工作的重点,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深入研究大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从病因上着手防病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一级预防,而提高早癌和癌前疾病的检出率则是大肠癌的二级预防.众所周知,大肠癌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癌前病变(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二是从癌前病变发展为癌有一较长的过程(平均7a).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通过普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经过内镜的微创治疗,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提高早癌治愈率.下面几篇论文将围绕大肠癌早诊、早治的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专家的兴趣,提出更深入的见解.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783-785,共3页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