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象似性理论指导下许渊冲《离骚》英译对比分析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象似性近年来受到学界学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种可论证的理据性规律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中尤其突出。以象似性视角为切入口,在语音象似、数量象似和顺序象似等象似性原则的指导下对许渊冲的英译《离骚》和其他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可得,象似性原则有助于语言形式和文体特征的再现,使得译文最大程度再现原著文本的意义,达到意到、音到、形到的理想译本。
作者
栗梦卉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象似性
许渊冲
《离骚》
翻译对比
分类号
H193.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卢卫中.
象似性与“形神皆似”翻译[J]
.外国语,2003,26(6):62-69.
被引量:69
3
Peirce Charles Sanders,Paul Weiss,Charles Hartshorne. 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Principle of Philosoph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2.
4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韩景泉,刘爱英.
生成语法理论与句法象似性的一致性[J]
.外国语,2000,23(3):18-24.
被引量:10
2
葛校琴.
翻译“神似”论的哲学—美学基础[J]
.中国翻译,1999(4):16-18.
被引量:12
3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50
4
许国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3):2-10.
被引量:251
5
江枫.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J]
.中国翻译,2001,22(3):21-26.
被引量:75
6
林玉霞.
语境中的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与翻译[J]
.外语教学,2001,22(2):32-35.
被引量:29
7
卢卫中.
词序的认知基础[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5):5-9.
被引量:57
共引文献
68
1
刘明欣.
语言象似性视域下翻译研究——以《诗经》英译为例[J]
.现代英语,2020(16):63-65.
被引量:1
2
唐梅秀,邓良春.
符号象似性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兼评杜甫五言古诗《梦李白》三译[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68-172.
被引量:1
3
谭晓丽.
象似性与诗歌翻译[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127-130.
被引量:3
4
孙金荣,杜传家.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体系的探索[J]
.人民教育,2002(12):25-26.
被引量:1
5
刘世英,曹华.
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5):759-761.
被引量:3
6
陈丛梅.
英汉词典中例证翻译的象似性原则[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37-40.
被引量:1
7
王玉珏.
从象似性角度评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120-122.
被引量:6
8
张喆.
我国的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J]
.外语学刊,2007(1):67-74.
被引量:27
9
张红佳.
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象似性原则的体现[J]
.世纪桥,2007(11):147-148.
被引量:2
10
王再玉,蒋显文.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看诗歌翻译[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12):113-11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67
1
李春艳.
汉藏语系状貌词语音重叠特征的象似性[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2):228-234.
被引量:4
2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50
3
许渊冲.
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4(2):70-77.
被引量:128
4
许渊冲.
再谈“意美、音美、形美”[J]
.外语学刊,1983(4):68-75.
被引量:100
5
闻婧.
由受动性看《湘君》内外之美[J]
.长治学院学报,2014,31(3):67-70.
被引量:1
6
张逸,张梦妮.
透过审美文化视角看楚舞的艺术特色[J]
.湖北社会科学,2014(6):196-198.
被引量:3
7
肖献军.
论二妃意象的形成及在唐代湖湘地区的流传与新变[J]
.湖湘论坛,2014,27(5):92-95.
被引量:2
8
张智中.
左右逢源,炉火纯青——许渊冲先生古诗英译关键技法初探[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68-70.
被引量:3
9
刘文嘉.北极光奖获得者许渊冲:翻译改变世界[N].光明日报,2014-08-04.
10
屈原.楚辞[M].许渊冲,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引证文献
3
1
严晓江.
《楚辞》英译的形与神——以许渊冲译本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129-132.
被引量:3
2
方铭,舒鹏.
2014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17,38(5):53-65.
被引量:2
3
师依.
许渊冲英译版《离骚》象似性分析[J]
.现代语言学,2024,12(8):26-3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有梁.
李元度诗文的屈骚情结[J]
.云梦学刊,2018,39(3):15-20.
被引量:2
2
黄素玲.
论屈原的伟大人格和楚辞的独特气质[J]
.当代旅游,2017,0(12):269-269.
3
方铭,伊雯君.
2015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19,40(3):35-46.
被引量:1
4
邓璇,谈宏慧.
《天问》英译研究综述[J]
.外语与翻译,2019,26(3):58-62.
被引量:1
5
文军,杨佳琪.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国家级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2006—2022)[J]
.民族翻译,2024(2):58-68.
1
王姗.
小议语言的象似性及其运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1):92-93.
2
焦丽.
句法象似性理论研究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6):47-49.
3
焦海红,刘婷婷.
语言符号象似性之语用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6,0(8X):106-107.
4
宋然然.
象似性的修辞效果浅议[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119-121.
5
文爱军.
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60-63.
被引量:2
6
蒋大山.
再评韩礼德的连贯理论[J]
.科技信息,2011(13):226-227.
被引量:1
7
任振京,杨超.
《汉语方言大词典》小字条目麻雀别名考[J]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2):120-121.
8
李婧.
语篇构建的顺序象似性解析[J]
.考试周刊,2010(10):31-32.
9
乔玲玲.
句法象似性探究及实例分析[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82-85.
被引量:5
10
李妮,宋波.
象似性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中的体现[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02-104.
被引量:3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