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蒋光慈小说的情爱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蒋光慈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将"革命"与"爱情"这两个先锋性主题联结起来,以革命为框架,爱情为内容,二者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并在"爱情与死亡"、"革命/恋爱之间欲望或驱动的转化与反转化、修辞与反修辞"两个方面展示了革命/恋爱能指之间的复杂关系。蒋光慈革命小说的情爱叙事背后隐藏着多重内涵,也折射了他丰富的生命感受和艺术体验。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3-97,共5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编号:10CZW0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发难与演进(1927-1937)"(编号:09YJC75103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 2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 3方铭.蒋光慈研究资料[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 4余凤高.爱与死的文学主题[J].浙江学刊,1995(1):85-89. 被引量:1
  • 5蒋光慈.少年漂泊者[A]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 6陈红旗.生命感受、叙述策略和阶级历史的延续--论蒋光慈的"革命加恋爱”小说[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 7蒋光慈.蒋光慈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 8茅盾.茅盾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 9贺桂梅.性/政治的转换与张力——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模式解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69-92. 被引量:28
  • 10丁玲.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二)[A]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84

  • 1贺桂梅.“革命+恋爱”模式解析——早期普罗小说释读[J].文艺争鸣,2006(4):82-89. 被引量:10
  • 2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创造月刊,1928,2(1).
  • 3陈极.《意识的进化》[J].创造月刊,1928,2(3).
  • 4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A].丁玲文集(第2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 5洪灵菲.前线[M].上海:晓山书店,1928.
  • 6洪灵菲.流亡[A].洪灵菲选集[M].上海:开明书店,1952.
  • 7孟超.我所知道的灵菲[A].洪灵菲选集[M].上海:开明书店,1952.
  • 8茅盾.动摇[A].茅盾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9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A].蒋光慈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 10茅盾."革命"与"恋爱"的公式[A].茅盾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共引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