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18,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9
-
1陈穗.新世纪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浅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1):149-152. 被引量:14
-
2李家顺,刘振全,许劲松,周秀华,沈胜娟,刘斌.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1-2. 被引量:75
-
3周远清.素质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8):3-5. 被引量:158
-
4向东.论医学教育中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及课程结构的协调发展[J].医学教育,1992,(9):17-19.
-
5余照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2000(05).
-
6朱佳丽.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0(02).
-
7冒荣.创造与自由--谈创新人才的培养,2000(01).
-
8武思敏.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J]教育研究,2000(05).
-
9尤黎明,汪建平.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1-743. 被引量:75
-
10刘玉娟.试论高师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1):52-5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0
-
1安江燕,郝凌宇,杨建立.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服务创新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1):45-46.
-
2佘少玲,何友义,任卫民.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创新[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1(7):30-31.
-
3张春慧,阿斯也木·亚森.护理本科培养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22-24. 被引量:4
-
4林美琴,周文.“三个代表”: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1):7-7.
-
5邓敏.浅谈创新教育中考试制度改革若干问题[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2):52-54. 被引量:2
-
6易同民.高校校报应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阵地[J].高等农业教育,2001(6):93-95. 被引量:1
-
7高平.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明确认识的几个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20(5):185-188.
-
8何秋叶.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87-88. 被引量:1
-
9叶素萍.招生规模扩大下的教育管理与创新教育[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2):14-16.
-
10安江燕,时赟,高国强,杨建立.论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创新人才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4):44-45.
二级引证文献8
-
1范双莉,马小根,刘雪琴.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模式的探讨[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1):4-4.
-
2王家褀,曹颖颐.影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7,22(5):81-82. 被引量:5
-
3陈明,傅珏,杨金花.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9):93-95. 被引量:5
-
4华桂珍,邵芳.后期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881-882.
-
5陈明,袁杰,何平先,严世荣.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11):14-17. 被引量:24
-
6刘士林.试论创新教育中“文检课”的教学改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4):125-125. 被引量:2
-
7何云峰.浅议高校校报的“办报育人”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88-89. 被引量:2
-
8张桂荣,朱天志.以创新教育为切入点,深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2-54.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