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被引量: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科院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进一步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作者
霍正刚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商学院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JD880147)
关键词
工科院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策略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66
同被引文献
233
引证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203
参考文献
6
1
鲁宇红,张素红.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
.江苏高教,2011(6):106-108.
被引量:53
2
陈耀,傅方正.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
.高教与经济,2009,22(1):29-32.
被引量:30
3
李丽芳.
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2010(11):126-128.
被引量:18
4
黄林楠,丁莉.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6):158-160.
被引量:134
5
邹伟.
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0(29):20-23.
被引量:1
6
张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被引量:140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张丽,胡明花.
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30-32.
被引量:40
2
杨金焱,费世淼.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
.教育探索,2010(12):147-148.
被引量:49
3
王辉.
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
.大学教育科学,2005(6):83-85.
被引量:50
4
陈卓武.
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第二课堂的创新教育[J]
.生态经济,2006,22(2):46-48.
被引量:11
5
李景旺.
探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6(18):22-24.
被引量:49
6
陈解放.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
.中国高教研究,2006(8):22-24.
被引量:181
7
陈解放.
“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被引量:444
8
雷家骕.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
.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被引量:150
9
赖炎卿.建立基础框架:创造力价值链[Z].台湾逢甲大学创业教育发展中心,2008.
10
高桥,王辉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共引文献
366
1
魏署光,吴柯豫.
渐进决策理论视角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嬗变[J]
.现代教育管理,2021(12):19-28.
被引量:24
2
吴忠才,李安琪.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4):117-119.
被引量:4
3
余小川.
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我国部分高校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22):44-46.
被引量:7
4
杨伯成,张捷,晁怀翔.
构建三基平台教育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创业素质研究[J]
.大家,2012(11):292-293.
5
李军.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1-121.
6
路波.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9(1):114-116.
被引量:4
7
叶培良,周素玲.
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0(3):88-89.
被引量:13
8
虞耀君,李华.
基于“五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6):165-166.
被引量:1
9
朱贞卫,张素妍.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32-233.
被引量:10
10
黄扬杰.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价值工程,2011,30(11):315-315.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33
1
冯冰,冯婧坤.
新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高校海归族的生存策略研究[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5):29-37.
被引量:4
2
陈耀,傅方正.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
.高教与经济,2009,22(1):29-32.
被引量:30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7923
4
夏春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高教,2004(6):106-108.
被引量:172
5
张华玲.
育人为本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05(4):82-83.
被引量:5
6
朱伟珏.
“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
.社会科学,2005(6):117-123.
被引量:291
7
胡春光,杨宁芳.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除魅——作为符号权力的文化[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7):10-13.
被引量:22
8
曹桂彬,刘艳莉.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经济师,2006(2):97-97.
被引量:19
9
罗燕.
教育产业化的制度分析——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J]
.教育与经济,2006,22(1):46-50.
被引量:17
10
钱民辉.
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1):65-7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6
1
乔江艳,赵丽曼.
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1):54-56.
被引量:8
2
刘刚,李庆亮,王庆材,张会.
林科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11-13.
被引量:5
3
林桂娟,罗洁思.
浅谈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33-34.
被引量:17
4
江力,曹树青,袁怀波,张娇娇,何小龙.
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120-124.
被引量:21
5
朴光赫.
浅议管理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1):112-113.
被引量:2
6
张华.
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四维联动”模式[J]
.中国高校科技,2014(8):94-96.
被引量:22
7
陈勇平,李剑锋.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分析[J]
.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0(6):311-311.
8
王倩倩.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4):9-11.
被引量:13
9
赵明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和评价方式研究[J]
.科教文汇,2016(7):32-33.
被引量:6
10
郭奋卓,李慧娟,高飞.
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探讨——以北京邮电大学的量子密码研究为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10-1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3
1
李云凤.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20,0(3):204-205.
被引量:7
2
邵庄,李旦,秦聪锐,毕聪.
一带一路背景下实践教育创新共同体的构建——基于洛阳未来小学研学旅行的考察[J]
.山西青年,2019,0(24):93-94.
3
陈养彬,许晨晨,严伟,张晓丹,吴帅帅,严琪.
林业高校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院梁希实验班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2):149-151.
被引量:2
4
刘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3):153-154.
5
陈靖仪,刘猛猛.
基于场域理论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8):85-91.
被引量:4
6
黄庆斌,陈政,苏靖辉,卢旭.
生态文明视野下林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5):79-82.
被引量:3
7
廉士乾.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20):98-100.
被引量:1
8
齐宪磊,盛艳萍,王庆材,胡春龙.
地方农林院校创新创业社团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83-86.
被引量:4
9
张徽琳.
共享共赢生态圈视角下双创艺术类产业园建设路径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S01):358-361.
10
罗胜,罗伟,刘倩倩.
突破资源束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理念[J]
.科教导刊,2019,0(36):3-4.
被引量:1
1
张建中.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的革新[J]
.学海,2000(4):174-178.
被引量:2
2
赵芸.
民族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0):57-58.
被引量:1
3
吕小红,陈建良.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成功,2010(1):149-150.
被引量:4
4
倪帅,钱晓雷,刘琴,陶谊.
审美教育对工科院校大学生文化修养的积极作用[J]
.镇江社会科学,2011(4):75-75.
5
黄慧明,弋鹏.
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析[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4-7.
被引量:2
6
李燕,周梦珠,金煜,张潇潇.
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于对在京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研[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1):108-109.
7
王丽莉,赵景权,李万鹰.
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石油教育,2001(6):13-16.
被引量:2
8
李道先,侯曙芳.
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6):81-84.
被引量:4
9
赵敏,何文玲,李晓玮.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1(2):57-60.
被引量:4
10
王丽娜.
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特质调查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282-285.
被引量:4
教育探索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