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出了教师形象及教师形象学的基本概念 。
出处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0年第1期25-26,共2页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 Journal
同被引文献76
-
1余雷征.浅议新时期教师形象效应[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2):83-84. 被引量:2
-
2裴春秀.教师形象设计及其价值开发[J].职教论坛,2004,20(32):21-23. 被引量:3
-
3孟昭君.从青衣到刀马旦──21世纪高校教师的角色形象浅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2):46-48. 被引量:1
-
4冯铁山.高师课程改革与未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塑造[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3):52-55. 被引量:4
-
5殷尧.论教师形象的内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52-53. 被引量:3
-
6余芳.论教师形象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3,19(3):42-43. 被引量:3
-
7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被引量:577
-
8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3,13(6):48-51. 被引量:83
-
9许爱琼.浅议教师形象设计与塑造的重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 被引量:3
-
10郑金洲.隐蔽课程:一些理论上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1989(1):46-50. 被引量:67
引证文献8
-
1周雁,姚本先.关于国内外教师形象比较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7(3):51-56.
-
2谭晓丽.从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强化隐性课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31-134. 被引量:4
-
3陈云奔,车筱萌.“教师形象”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0(3):32-35. 被引量:20
-
4鲍日新,王嘉曦.教师外展形象三要素及其培养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3):128-132. 被引量:2
-
5卓晓孟,段兆兵.我国教师形象研究40年:历程、主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8(13):9-14. 被引量:10
-
6郑建丹.孔子的教师形象对当代教师自我修炼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21(4):58-63. 被引量:2
-
7黄明亮,赵敏,朱雪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形象的演变与审思[J].教学与管理,2021(9):58-60. 被引量:1
-
8奇晓鹏.浅谈高中班主任的新形象[J].高考,2015,0(2X):80-80.
二级引证文献37
-
1邓兰,田友谊(指导).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师形象的变迁与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0(1):128-132. 被引量:1
-
2田友谊,邓兰.我国当代教师形象变迁:历程、规律及其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21(1):48-53. 被引量:2
-
3冯昱捷.《论语》教育教学思想的多重视角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01):31-33.
-
4马建凯,李至立.语文教师的历史形象——民国国文教师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20(1):8-16.
-
5夏小汝.论同伴交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7):118-118. 被引量:2
-
6李群.美容专业教师的形象效应[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4):668-669.
-
7张建萍.隐性课程之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18-20. 被引量:7
-
8张淑贞,赵宁.英语隐性课程的载体[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243-244. 被引量:1
-
9龙宝新.免费师范生在职读研的政策意图与现实障碍[J].高校教育管理,2014,8(6):102-107. 被引量:1
-
10黄冯.欧文·戈夫曼“戏剧论”视角下教师专业成长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2):101-102. 被引量:2
-
1程瑞.从学科性质审视课堂教学“三步模式”[J].学语文,2003(5):50-50.
-
2陶丽草.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小议[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1(6).
-
3陶志广.浅谈学科性质对教学方法的制约[J].教育评论,1993(2):35-37.
-
4朱红军.如何突出小语学科性质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1(48):59-59.
-
5吕凡.建立教师学刍议[J].江汉学术,1994,25(4):24-28.
-
6李晓丽.如何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1):124-124.
-
7陈桂生.略论“以教育学为专业”与“以教育学为事业”[J].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2005,4(6):5-6.
-
8王辉锋.跟老师学写儿童诗(二)[J].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3(17):20-24.
-
9龙凤祥.未来教师的素质有何特征[J].现代交际,2011(6):134-134.
-
10毛松林.送给年轻教师的话[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5,0(9):2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