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318条,原文如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主方为:炙甘草、枳实、柴胡、白芍药。主治邪热内陷,传入阴经,阳气郁阻不能达于四肢而出现四肢逆冷之证。
作者
李欣红
机构地区
河北省无极县妇幼保健院内科
出处
《河北中医》
2012年第9期1343-1344,共2页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四逆散
治疗应用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
2
巩昌镇,刘一凡.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四逆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3-18.
共引文献
11
1
郭宏杰.
桂枝加附子汤在阳虚型外感病中的应用[J]
.首都医药,2010,17(2):51-51.
被引量:3
2
王国斌.
大黄黄连泻心汤煎服法探析[J]
.国医论坛,2010,25(2):2-3.
被引量:3
3
王国斌.
论“有柴胡证”与“但见一证便是”[J]
.中医药导报,2010,16(5):11-13.
被引量:4
4
吕瑶,郁保生,石晓理.
《伤寒论》相反相成配伍规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3):5-6.
被引量:5
5
樊永平,张庆.
多发性硬化症状的中医诠译、脏腑属性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885-890.
被引量:8
6
王煜.
王自立主任医师辨湿思想探悉[J]
.西部中医药,2014,27(6):28-30.
被引量:1
7
崔晓琴.
夏永良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论治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23-23.
8
陈柏行,陈一鸣,廖晓君,李赛美.
《伤寒论》发汗后不同变证的辨析[J]
.四川中医,2015,33(9):10-12.
被引量:3
9
刘倩倩,钟相根.
阴性症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148-149.
被引量:5
10
刘倩倩,钟相根.
浅论张仲景手足辨证[J]
.环球中医药,2016,9(4):445-447.
被引量:3
1
余勇刚,方原.
试论小儿表证发厥[J]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7-467.
2
曲万利.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J]
.河南中医,2012,32(9):1126-1126.
被引量:1
3
王亚斌,郭永平.
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重度亡阳1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85-685.
4
谢青云.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风气候”“头面风候”导引法[J]
.家庭中医药,2016,0(10):54-55.
5
刘媛媛,艾宙.
三伏、三九天隔附子饼灸治疗四肢逆冷症疗效对比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69-269.
被引量:3
6
郑元春.
三伏天和三九天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四肢逆冷症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95-96.
被引量:4
7
刘萌,宋文革,张彦.
足底中药按摩疗法治疗四肢逆冷60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9,18(2):20-20.
8
陶怡,陈为,严石林.
四肢逆冷的病机研究[J]
.四川中医,2011,29(5):33-34.
被引量:3
9
易华波.
浅论四逆散与升降散治疗外感高热之异同[J]
.光明中医,2011,26(7):1483-1484.
被引量:2
10
王慧敏.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67-67.
被引量:1
河北中医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