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河水道与玉器时代的齐家古国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5~2009年间,我先后五次踏上甘肃大地,醉心探讨华夏文明寻根的学术问题,并在2008年写出一本小书《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试图从玉文化的相似性,说明4000年前的齐家古国与中原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
作者
叶舒宪
出处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7期14-18,共5页
The Silk Road
关键词
齐家
玉器
水道
黄河
华夏文明
2009年
2008年
学术问题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61
1
杨伯达.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叙要[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67-73.
被引量:13
2
张运德.
中国和田玉的历史地位及生命力[J]
.西域研究,2009(3):108-113.
被引量:7
3
杨伯达.
珣玗琪考[J]
.北方文物,2002(2):1-5.
被引量:8
4
周晓晶.
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初步研究[J]
.北方文物,1999(1):18-24.
被引量:8
5
许俊臣.
甘肃庆阳发现商代玉戈[J]
.文物,1979(2):93-93.
被引量:13
6
戴应新.
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調查[J]
.考古,1977(3):154-157.
被引量:75
7
栾丰实.
良渚文化的北渐[J]
.中原文物,1996(3):52-59.
被引量:19
8
杨伯达.
牙璋述要[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3):41-47.
被引量:10
9
饶宗颐.
由牙璋分布论古史地域扩张问题──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开幕演讲[J]
.中华文化论坛,1994(1):81-82.
被引量:6
10
刘士莪,宋新潮.
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的发掘[J]
.文物,1988(6):1-22.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9
1
叶舒宪.
戈文化的源流与华夏文明发生[J]
.民族艺术,2013(1):24-31.
被引量:6
2
叶舒宪.
怎样从大传统重解小传统--玉石之路、祖灵牌位和车马升天意象[J]
.思想战线,2013,39(5):23-28.
被引量:6
3
叶舒宪.
玉石之路与华夏文明的资源依赖——石峁玉器新发现的历史重建意义[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6):18-26.
被引量:12
4
唐启翠.
“玉石之路”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6):27-36.
被引量:11
5
无文字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如何进行研究?[J]
.百色学院学报,2014,27(3):1-1.
被引量:1
6
叶舒宪.
特洛伊的黄金与石峁的玉器——《伊利亚特》和《穆天子传》的历史信息[J]
.中国比较文学,2014(3):1-19.
被引量:4
7
杨骊.
石峁遗址的发现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路——关于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的再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2014(3):39-48.
被引量:3
8
叶舒宪,唐启翠.
玉石之路[J]
.人文杂志,2015(8):57-66.
被引量:12
9
叶舒宪.
玉石之路黄河段刍议[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4):17-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陈祥军.
论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着力点[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5):26-35.
被引量:1
2
萧梅.
响器制度下的“巫乐”研究[J]
.民族艺术,2013(2):28-37.
被引量:16
3
邢佳佳,黎家宜,曾洁,刘志立.
丝绸之路甘肃段城市发展现状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8(11):36-38.
被引量:1
4
王植,周欣瑞.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神话学理论研究史述评[J]
.阿来研究,2018(1):193-217.
被引量:1
5
杨骊.
石峁遗址的发现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路——关于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的再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2014(3):39-48.
被引量:3
6
唐启翠.
玉石之路山西道代县路段再考察[J]
.百色学院学报,2014,27(4):19-23.
被引量:3
7
叶舒宪.
多元“玉成”一体--玉教神话观对华夏统一国家形成的作用[J]
.社会科学,2015(3):163-174.
被引量:5
8
公维军.
新世纪以来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J]
.社会科学,2015(3):182-191.
被引量:7
9
叶舒宪.
玉帛为二精神话续论[J]
.民族艺术,2015(3):24-32.
被引量:8
10
叶舒宪,杨骊,魏宏欢.
探源中华文明 重讲中国故事--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访谈[J]
.四川戏剧,2015(6):5-10.
被引量:4
1
谭佳.
神话与历史:探源中华文明的新视角——以《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为例[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10-14.
2
孟怀虎.
创造西部“神话”的人[J]
.中国民族,1995,0(12):27-30.
3
叶舒宪.
食玉信仰与西部神话的建构[J]
.寻根,2008(4):4-12.
被引量:5
4
郭耀煌.
孙广信为何能创造西部神话[J]
.21世纪,1995(6):38-39.
5
孟怀虎.
创造西部‘神话’的人──新疆广汇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广信[J]
.光彩,1996(1):24-26.
丝绸之路
2012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