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止咳类药材的功效及性味归经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152种具有止咳作用的药材为对象,从性、味、归经、功效方面等进行了统计归类,初步分析了性味与止咳类药材成分类型的关系,探讨其规律性,为止咳类中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资料。
作者
光若静
张巧真
张勉
机构地区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46-2747,共2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72702)
关键词
止咳作用
药材
性味归经
化学成分
分类号
R282.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5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61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3
1
黎俏梅,孟辉.
金水六君煎及其成分镇咳的药效学研究[J]
.四川中医,2006,24(9):16-17.
被引量:10
2
白凤瑞,吕志阳.
药用地龙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2010,23(4):610-613.
被引量:17
3
阮毅铭.
乌梅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概述[J]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793-794.
被引量:69
4
韦锦文,胡东云,宋青,李茁.
试析中药五味的分布规律[J]
.时珍国医国药,1998,9(4):295-296.
被引量:1
5
王征,刘建利.
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7):1157-1160.
被引量:38
6
王锦刚,李春梅.
蛤蚧的研究进展[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141-142.
被引量:9
7
赖昌生.
入肺经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计算机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4):295-297.
被引量:5
8
李斌,程秀民,周永妍,娄红祥.
半夏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47-48.
被引量:104
9
苏连杰,张卫平,张晓敏.
金莲花提取物止咳化痰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6):476-476.
被引量:5
10
吴宗耀,牛李义,梁喜爱.
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
.河南中医,2010,30(12):1235-1236.
被引量:57
二级参考文献
225
1
杨雷香,周长新,黄可新,宋丽艳,郑群雄,于荣敏,张荣平,伍义行,曾苏,郑汉其,赵昱,李校,瞿佳.
生姜中二苯庚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3):319-323.
被引量:8
2
申明乐.
五倍子加压提取单宁的工艺研究[J]
.山东化工,2007,36(12):11-13.
被引量:7
3
刘协,李小宁,沈逵,吕中明.
蚯蚓提取物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实验研究[J]
.江苏预防医学,1997,8(2):8-9.
被引量:10
4
李兴斌,高燕飞,李吉良.
平贝母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4,21(4):28-29.
被引量:23
5
袁新顺.
金沸草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46例[J]
.陕西中医,2004,25(8):686-687.
被引量:5
6
胡征,夏服宝,吴小刚,王芹,谢静妍,彭文明,黄旺,李冬生.
冬虫夏草新药效成分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04,23(5):37-38.
被引量:17
7
李洪燕,刘悦,张福荣,黄文华,李燕,陈晓光.
蚯蚓纤溶酶的抗肿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8):908-910.
被引量:19
8
胡征,叶茂青,于怀东,范莹,李华屏,邹国林.
冬虫夏草挥发油成分分析(英文)[J]
.中草药,2004,35(9):975-977.
被引量:2
9
董彩虹.
冬虫夏草多糖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4,25(7):195-198.
被引量:21
10
王艳红,鲍建材,张崇禧,郑友兰.
中药平贝母的研究进展[J]
.人参研究,2004,16(3):13-17.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461
1
李皓翔,钱正明,范卫锋,周妙霞,李文佳,梅全喜.
绿色快速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J]
.中药材,2021,44(11):2647-2650.
被引量:5
2
邓秀平,王佳,张兵,王瀚然,于杰,祁东利,刘志东.
清肺汤中8种有效成分同时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草药,2020,51(5):1242-1250.
被引量:13
3
赵春丽,王延博,万润之,孙丽平.
基于R语言探析中医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用药规律[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1011-1019.
被引量:6
4
蒋之林,林虹辰,崔向宁.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用药规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0):58-61.
被引量:7
5
陈冬梅,王新佩,赵岩.
金水六君煎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3-76.
被引量:7
6
卢训丛.
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03-804.
被引量:26
7
郭建生,胡还甫,李钟文,衣伟锋,欧莉.
论中药基本理论的研究思维[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087-2088.
被引量:9
8
杨洪军,唐仕欢,黄璐琦,肖培根.
基于亲缘关系的中药药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83-2985.
被引量:31
9
邢袁玲.
《伤寒论》中四气五味及特殊药对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3):111-112.
被引量:6
10
彭评志.
中药五味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药业,2009,18(14):73-7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47
1
谢强,张的风.
引药在中医临床的应用[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7(4):38-40.
被引量:1
2
李俊哲.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J]
.中医研究,2004,17(6):8-9.
被引量:5
3
王树荣,王欣,胡霜.
白术、茯苓归经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1076-1079.
被引量:5
4
史正新.
中药归经与受体学说[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4-5.
被引量:12
5
王树荣,翟继伟,盖英臣,郑群,孙明江.
天麻、桔梗、元胡归经的实验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9(1):44-46.
被引量:28
6
杨大坚.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及在方剂靶向疗效中的作用[J]
.中医药学刊,2005,23(9):1708-1709.
被引量:10
7
张杰,李涢.
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开展中药归经理论实质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5-7.
被引量:15
8
张吉仲,马晨.
藏药余甘子归经的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2007,27(5):26-28.
被引量:4
9
陈月娥,赵威.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研究中药的归经作用[J]
.新中医,2007,39(7):88-89.
被引量:4
10
李艳菊,刘辉,王虹菲,郭月秋.
基于文献数据库分析中药特征与免疫效应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83-178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丁凡,巩江,崔超,李玮,郝保华,刘建利,孙文基,倪士峰.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27-13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黄光强,梁洁,林婧,陈晓思,信晨曦,杨川川,周昱杉.
以黄芩为例的中药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2020,29(3):285-292.
被引量:14
2
杨豪杰,孙芳园,尹璐,刘华.
基于循证医学的痔术后中药外用规律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2059-2064.
被引量:3
3
李成伟.
中医内科疾病用药归经的分析与思考[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6):69-70.
被引量:1
4
薄荣强,宋庆桥,褚瑜光,石晶晶,汪九重,魏娜敏,邱志凌.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探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3):271-275.
被引量:6
5
奚熙线.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2):189-190.
被引量:4
1
唐益华.
炮制对中药材成分影响的研究[J]
.中国药事,2002,16(4):249-252.
被引量:3
2
刘文茹,赵爱丽,徐寿江,杨苏华.
气相色谱法测定香附及其复方制剂的含量[J]
.内蒙古中医药,2001,20(S1).
被引量:1
3
郑倩,毕雪艳,李显峰,姜娜.
坤宁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J]
.中国药业,2011,20(3):24-24.
被引量:2
4
陈馥馨,杨桦,刘雪峰,张建宝.
膏药工艺质量研究——4.炸料对某些药材成分的影响[J]
.中成药,1991,13(9):6-7.
被引量:6
5
徐荣芳,薛慧清,闫润红,李艳彦,郭羽,刘必旺.
黄芪药材的发酵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136-138.
被引量:9
6
张纯明.
提高中药炮制质量之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6):365-365.
7
赵朝伟,吴纯洁,刘克海,黄勤挽.
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问题及解决办法刍议[J]
.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321-323.
被引量:13
8
程咏梅,陈仁华.
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45-1447.
被引量:31
9
肖桂秀.
羚羊角塞药材成分的分离研究[J]
.基层中药杂志,2001,15(2):17-18.
被引量:2
10
董长云.
浅谈含生物碱成分的中药材炮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29-130.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