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长白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40-45,共6页
Changbai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8
-
1唐艳.从饮食文化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四川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7(11):144-145. 被引量:2
-
2陆剑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之求索——兼评近年来的若干哲学争论(续完)(下)[J].南京社会科学,1997(10):24-30. 被引量:1
-
3任文举.蜀文化与四川休闲旅游发展战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2):95-96. 被引量:5
-
4陈永正.文化旅游的产业属性及其发展战略——以成都市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25(1):87-91. 被引量:15
-
5刘守华.民间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6):32-34. 被引量:2
-
6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7.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1黄海.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J].广州建筑,2005,33(1):39-42. 被引量:1
-
2杨建锋.我国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4):553-559. 被引量:4
-
3王春胜.环境技术社会化研究刍议[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5):78-80.
-
4寇东亮.人的完整性: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J].武陵学刊,1998,33(4):74-77. 被引量:2
-
5人——环境的污染者[J].湖北教育(科学课),1998,0(11):29-29.
-
6陈闻晋,邓志凌,王洪新,杨敏.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和教育的贡献[J].中国电力教育,1998(2):21-24.
-
7梁哲.我们应该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水源[J].内蒙古统计,2012(4):52-52.
-
8刘明文.关于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2(1):20-22. 被引量:1
-
9孙改利.安全文化效能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3):315-315.
-
10熊小青.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生态人学内涵探析[J].鄱阳湖学刊,2013(5):20-2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