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学嗷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作者
乔宝杰
机构地区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69-70,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
创新
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主义法治
经济社会发展
分类号
D90-4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2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182
1
袁钢.
我国法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中国高教研究,2020(1):90-97.
被引量:15
2
吴岩.
“守城”到“攻城”: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转向[J]
.探索与争鸣,2020,0(1):26-28.
被引量:87
3
龙宝新.
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35-143.
被引量:172
4
汪渊智,席斌.
数字化时代民事权利制度的挑战与展望[J]
.东南法学,2021(1):32-55.
被引量:5
5
刘茨,肖起清,王启智.
个人与社会:教育价值的共同体[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8):83-86.
被引量:4
6
陈柳钦.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J]
.经济研究参考,2011(44):15-31.
被引量:35
7
李龙.
论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J]
.中国法学,1997(6):57-61.
被引量:63
8
孙笑侠.
职业素质与司法考试[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5):16-18.
被引量:41
9
方流芳.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
.比较法研究,1996,10(2):116-144.
被引量:136
10
王振民.
略论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J]
.中国法学,1996(5):92-96.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20
1
司马俊莲.
新时代民族院校法治人才2.0培养路径研究——以H大学为例[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2):72-93.
2
肖金明,孙旖旎.
计算法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东南法学,2023(1):1-16.
3
张元福,王红亮.
“沉积学基础”课程野外教学点的建设和意义[J]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3):71-73.
被引量:1
4
姚淑媛.
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实务化教学体系[J]
.河北法学,2012,30(12):198-200.
被引量:3
5
张凌燕,徐心磊.
论法庭科学在科学证据时代的现实与未来[J]
.求索,2013(5):169-171.
被引量:2
6
朱志峰.
由“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看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变革[J]
.社会科学研究,2013(6):80-84.
被引量:13
7
岳红强.
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改革路径[J]
.大学教育,2014(5):57-59.
被引量:9
8
阎二鹏.
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司法考试的融合路径——兼评法学教育模式的转型[J]
.琼州学院学报,2014,21(3):62-67.
被引量:3
9
敖玉芳.
论提升法学本科生实务能力的教育改革措施[J]
.亚太教育,2015,0(31):240-241.
10
吴长军.
卓越法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设[J]
.北京教育(高教),2016(3):56-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张晓远,张晨瑶.
智能法学背景下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改革路径[J]
.民商法争鸣,2023(2):281-290.
2
崔金星.
实务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13,29(2):66-69.
被引量:1
3
刘灵芝.
提高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
.科教文汇,2014(19):33-34.
被引量:1
4
刘晓霞,刘慧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实验教学思考——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139-140.
被引量:1
5
王佳慧.
高校法学专业期末考试改革:方案及效果——以黑龙江大学经济法期末考试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3):6-7.
被引量:1
6
华锋.
法治社会视域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
.新乡学院学报,2015,32(5):49-52.
被引量:5
7
陈胜国,刘力.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新思考——以学生工作应对为视角[J]
.时代法学,2015,13(4):118-120.
被引量:3
8
杜莉.
司法考试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探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9):152-154.
被引量:1
9
李冬.
法庭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4(8):141-143.
被引量:2
10
吴秋元.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J]
.亚太教育,2016,0(34):99-100.
被引量:1
1
唐红.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1):132-133.
2
陶有云,汪邓民.
论我国高校法学教育[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72-74.
3
谭苗苗.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6,0(16):63-65.
4
孔玲,时德青.
浅谈“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法治”[J]
.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7):27-27.
5
金慧华.
财经院校法学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12):20-21.
被引量:1
6
陈大文,孔鹏皓.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9-33.
被引量:42
7
喻红粉.
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8):97-98.
被引量:4
8
孙秀竹.
试论中学开设法律课程的必要[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6(5):32-34.
被引量:1
9
谭雪晴.
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7):63-64.
被引量:8
10
胡凤莲.
中职生法律意识培养有效途径的探讨[J]
.价值工程,2011,30(1):306-306.
被引量:1
中国高等教育
2011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