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鲜食大豆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已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以其味香、品质佳、营养丰富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较大,种植效益较高。
作者
肖运成
机构地区
凤城市种子管理站
出处
《种子科技》
2011年第4期41-42,共2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
鲜食大豆
农业产业结构
市场需求量
农业生产
营养丰富
种植效益
分类号
S643.70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S513.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9
1
马君岭,范中举,白相林.
夏玉米化控抗倒增产新技术[J]
.农技服务,2005(5):31-32.
被引量:4
2
王恒炜.
甘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做法及启示[J]
.中国水土保持,2010(4):20-21.
被引量:8
3
孙多鑫.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现状[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8):9-11.
被引量:4
4
包斐,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卢德生,王桂跃.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2):189-190.
被引量:7
5
陈星刚.
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3):145-145.
被引量:3
6
包斐,赵福成,谭禾平,韩海亮,王桂跃.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产量产值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4):567-569.
被引量:7
7
李梅.
玉米种子处理技术与措施分析[J]
.种子科技,2017,35(6):60-60.
被引量:5
8
谷利敏,乔江方,张美微,朱卫红,黄璐,代书桃,董树亭,刘京宝.
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7,25(5):91-97.
被引量:55
9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亩增400元[J]
.种业导刊,2018(11):37-37.
被引量:1
10
黄丹.
我国玉米、大豆种植现状及间作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2018,0(7):46-4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
1
李诚永,汪成法,王俊杰,傅松福,骆英,程渭树,徐南昌.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初探[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64-65.
被引量:40
2
刘汉成.
菏泽市玉米种子催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23,17(22):78-80.
被引量:3
3
陈吉月.
古浪县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探究[J]
.广东蚕业,2024,58(2):56-58.
4
段永华,管必莲,左丽娟,李双艳,邓成忠,李晓亮,杨进成,张钟.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与菜用大豆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科技,2024(2):19-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胡文志.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索[J]
.湖北农机化,2019,0(17):57-57.
被引量:18
2
张蔷新.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应用试验初报[J]
.农村科学实验,2019,0(29):79-80.
被引量:2
3
张黎骅,蔡金雄,李雨涵,王小春,杨文钰.
玉豆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9(5):91-97.
被引量:37
4
杨科,徐红丽,许靖宜,杨新田,吴玲玲,杜永娜.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产量与效益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40-42.
被引量:60
5
姜丽芬.
浅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22(3):52-54.
被引量:3
6
王正春.
苍溪县东北部乡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石马镇为例[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9):50-52.
被引量:1
7
杜勇芝,汪宏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析[J]
.南方农机,2022,53(14):93-95.
被引量:30
8
吴尚英,冯庆伟,袁光明,肖淑贤,王玲.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策略[J]
.广东蚕业,2022,56(6):20-22.
被引量:8
9
陈西凡.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应用综述[J]
.种子科技,2022,40(14):33-35.
被引量:45
10
王相阳.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分析[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14):57-59.
被引量:5
1
施明志.
高淀粉玉米自交系选育与实践[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31(B12):93-94.
被引量:1
2
肖运成.
鲜食大豆——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种业,2011(2):32-32.
3
黄丽聪,李传勇,潘爱民.
三个杂交花椰新品种简介[J]
.长江蔬菜,2001(1):28-28.
被引量:1
4
顾成刚,顾成勇.
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06(3):26-26.
被引量:10
5
张文秀,胡昌芬,王书先.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配套技术[J]
.种子科技,2011,29(11):42-44.
被引量:1
6
郭勇.
小麦生产的阶段发育及其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0):41-41.
7
曹建明,杨俊文.
当前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种子科技,2007,25(6):21-22.
被引量:2
8
赵惠娟,魏凤桐,李韦瑾,潘成杰.
蔬菜口感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J]
.科教导刊,2011(34):248-250.
被引量:2
9
黄聪丽,李传勇,潘爱民.
两个杂交花椰菜新品种[J]
.农村百事通,2001(10).
10
冀永杰,岳凤丽.
谈果品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化[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3).
种子科技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