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农药的优点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我国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介绍生物农药的优点及其发展前景,以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
韩高勇
机构地区
河南省长垣县第一农业高中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4期340-341,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发展前景
农产品
分类号
TS201.6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1
曹春英,丁雪珍.农业生物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刘清术,刘前刚,陈海荣,兰时乐.
生物农药的研究动态、趋势及前景展望[J]
.农药研究与应用,2007,11(1):17-22.
被引量:24
3
李兰松,魏文珑,赵秋勇.
生物农药及其发展思路的探讨[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6):45-51.
被引量:12
4
董长信.
试论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0(6):33-33.
被引量:1
5
刘艳玲,陈洪田.
施用生物农药“七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2010(6):37-37.
被引量:1
6
徐铮奎.
我国应加大生物农药的开发力度[J]
.中国制药信息,2010,26(7):4-6.
被引量:1
7
微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J]
.湖北植保,2010(4):62-6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2
1
刘品贤.
BT剂研究、应用现状和展望[J]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93,6(1):6-7.
被引量:4
2
上田富雄,张思华.
生物农药的现状及开发动向[J]
.农药译丛,1993,15(6):1-4.
被引量:14
3
李扬汉,张宗俭,王建书,冀玲惠.
有关真菌除草剂研究的进展[J]
.生物防治通报,1994,10(1):35-39.
被引量:51
4
邓洪渊,孙雪文,谭红.
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1):76-80.
被引量:30
5
吴林森.
生物农药发展现状与加大研发力度的探讨[J]
.中国林副特产,2005(3):78-79.
被引量:14
6
郑冬梅.
试析生物农药产业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
.台湾农业探索,2005(3):25-28.
被引量:3
7
朱昌雄,杨怀文.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分析与建议[J]
.现代化工,2005,25(12):1-5.
被引量:12
8
王爱军,袁丛英.
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J]
.河北化工,2006,29(1):54-56.
被引量:18
9
顾勇.
生物农药的不安全性及对策[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2):41-44.
被引量:4
10
谭衡,刘春来,刘照清,张桂明,刘雪鸿,李坤.
中国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J]
.湖南农业科学,2006(3):77-79.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32
1
朱彦涛,徐虹,郭蔼光,李殿荣.
植物转基因技术与当代社会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509-522.
被引量:10
2
田志环.
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及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73-74.
被引量:6
3
唐凌云,王世梅,周立祥.
利用废弃毛发生产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3):1248-1253.
被引量:3
4
金轶伟,柴一秋,厉晓腊,刘又高.
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37-39.
被引量:8
5
戴春芳,沈德隆.
农药微乳剂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现代农药,2008,7(4):5-8.
被引量:1
6
王争刚,路绪旺,崔鹏.
大孔树脂吸附法提纯苦楝素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6):1080-1083.
被引量:8
7
杨佩文,尚慧,黄春芬,董丽英,刘树芳,沐卫东,李家瑞.
生物增效制剂在小菜蛾防治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2):337-342.
被引量:7
8
王年荣.
山西省枣园的无公害管理[J]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35-137.
9
潘晓鸿,王飞鹏,姚荣英,吴小凤,孙霖瑛,林志艺,关雄.
不同生境Bt分离株晶体含量与靶标昆虫生物活性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156-160.
被引量:1
10
陆星星.
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1):108-111.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67
1
谭济才,邓欣.
茶白星病的发生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
.植物保护,1993,19(3):29-30.
被引量:6
2
谢峥嵘.
茶白星病的病原特性及防治技术[J]
.贵州茶叶,2005,33(2):7-8.
被引量:11
3
陈流光.
茶白星病药效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1995,23(5):53-54.
被引量:5
4
吴光远,曾明森,林阿祥.
代森锌多菌灵防治茶白星病的效果初报[J]
.福建农业科技,1996,27(5):12-12.
被引量:3
5
毕红艳,张丽萍,陈震,武滨.
药用党参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概况[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5):590-594.
被引量:64
6
朱日清,方萍,刘金弟,陶献国.
动物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种类及防治对象初探[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19-121.
被引量:1
7
付岗,黄思良,史国英,胡春锦,孙步峰,陈志玲,项扶香.
香蕉叶斑病的药剂防治研究[J]
.植物保护,2010,36(1):143-147.
被引量:10
8
王艳,陈秀蓉,王引权,林丽.
甘肃省党参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8):866-868.
被引量:30
9
邱广艳,刘海光,邢路军,张新艳.
平菇假单胞菌腐烂病防治研究[J]
.北方园艺,2011(15):212-214.
被引量:1
10
时春喜,惠浩浩,郭建挺,王永林,孙娟.
大蒜叶枯病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8):114-11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李向阳,王庆森.
生物农药对茶白星病的防治效果与农残安全评价[J]
.茶叶学报,2017,58(3):145-147.
被引量:9
2
姚亚丽,潘忠成,郑鹏飞,高嫚妮,杨宏勃,李蒲民.
中生菌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40(6):93-98.
被引量:9
3
张婉霞,寇志安,张梓坤,王馨芳,王雅丽,刘洋,田永强.
党参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现状研究[J]
.世界生态学,2023,12(2):175-18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纪林东,马超,徐军,赵宜君,张彦辉,段小莉,杨洋,陈昶.
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复配制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协同增效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4):874-879.
被引量:4
2
孙月,高强.
贵州毕节市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探讨[J]
.中国茶叶,2019,41(7):52-56.
3
陈益生,田新湖,林乐全.
氨基寡糖素对茶树抗病增产效果研究[J]
.茶叶学报,2019,60(3):122-124.
被引量:12
4
孙春霞,邵元海,周红,徐建陶,徐德良.
茶树六种重要叶部病害研究进展[J]
.茶叶,2020,46(2):71-76.
被引量:1
5
饶家瑞,雷志伟,周玉锋.
10种天然产物抗茶轮斑病的生物活性[J]
.贵州农业科学,2021,49(6):49-55.
被引量:5
6
梁丹玉,傅松文,郑艳艳,谢晶,陈作兴,李羡筠.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的大鼠急性毒性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40(1):83-86.
7
Xiangyang LI,Linhong JIN,Zhuo CHEN,Baoan SONG.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PREVENTIVE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IN GUIZHOU TEA PLANTATIONS[J]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2,9(1):75-81.
被引量:4
8
李兆群.
我国茶园有害生物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J]
.中国茶叶,2022,44(5):8-12.
被引量:17
9
于博驰,张克诚,施李鸣,杨淼泠,吕朝阳,葛蓓孛.
武夷菌素对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3):797-802.
10
罗来银,覃世霞.
都匀毛尖茶主要病害调查与绿色防控初探[J]
.茶叶,2022,48(4):224-227.
被引量:1
1
冯亚净,王瑞鑫,李书国.
食品中苯并芘的来源及减控方法的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17,30(2):72-75.
被引量:42
2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新标准8月1日起实施[J]
.中国蔬菜,2014(8):62-62.
3
张建洲.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及监管[J]
.食品工程,2012(2):3-4.
被引量:1
4
刘清斌,刘奎,李觅,付斌.
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J]
.酿酒科技,2015(6):65-68.
被引量:9
5
邢晓慧.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过程中的体会[J]
.中国调味品,2013,38(1):5-6.
被引量:1
6
赵彤,周慧敏.
水产品常见不安全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J]
.品牌与标准化,2016(6):66-67.
被引量:1
7
王静,金芬,邵华,杨锚.
保健食品的发展及安全隐患[J]
.现代科学仪器,2007,24(1):14-16.
被引量:4
8
杨鹏飞,金凤,等.
乳酸菌发酵剂的配制及用途[J]
.内蒙古兽医,2002(1):40-40.
9
褚庆环,张佳程,孙京新,孙福宁.
炸肉制品中硝酸盐使用方法的研究[J]
.肉类工业,2005(5):8-9.
10
陈逸尘.
蛋白肠衣在使用过程中的体会[J]
.肉类工业,2000(8):43-43.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