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把人体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作为衰老研究的两个重要指标。本实验对15位老年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在服用了众甘果汁2个月以后,测定血液中SOD活力和LPO含量。结果表明:余甘果汁对提高人体红细胞SOD活性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并能降低血浆中LPO含量。从而可以认为,余甘果汁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
侯开卫
刘凤书
李绍家
杨臣武
赵苹
机构地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共4页
Food Science
关键词
余甘果汁
抗衰老
研究
分类号
TS201.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74
引证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385
参考文献
3
1
侯开卫,刘凤书,李绍家,杨臣武,赵苹.
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0,11(4):2-5.
被引量:33
2
侯开卫,刘凤书,杨臣武,宋圃菊,梁学军,程列.
余甘子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合成的阻断作用[J]
.林业科学研究,1989,2(1):55-58.
被引量:25
3
刘凤书,侯开卫,杨臣武,胡继繁.余甘子对强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作用(一)[J]热带作物学报,1988(0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刘凤书,侯开卫,杨臣武,胡继繁.余甘子对强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作用(一)[J]热带作物学报,1988(02).
2
刘凤书,侯开卫,杨臣武,胡继繁.余甘子对强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作用(一)[J]热带作物学报,1988(02).
3
徐勇,宋圃菊.人体内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05).
4
吴永宁,王淮洲.监测尿中N-亚硝基氨基酸作为内源性亚硝化的指标[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04).
5
上海市医学化验所.临床生化检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
侯开卫,刘凤书,李绍家,杨臣武,赵苹.
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0,11(4):2-5.
被引量:33
7
侯开卫,刘凤书,杨臣武,宋圃菊,梁学军,程列.
余甘子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合成的阻断作用[J]
.林业科学研究,1989,2(1):55-58.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47
1
赵谋明,刘晓丽.
余甘子的保健功能及其作为食品资源的潜力[J]
.食品科学,2005,26(z1):98-101.
被引量:15
2
郑育仁.
余甘果饮料的加工技术研究[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4):382-384.
被引量:4
3
梁学军.
余甘果的医疗保健作用[J]
.广西热作科技,1994(4):46-49.
被引量:5
4
王玉,李锋.
古百灵保健营养液对小鼠抗衰老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94,20(1):11-13.
5
陈锦.
叶下珠属植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近况[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4,10(3):153-156.
6
赵苹,赵虹,唐莉英,陈智勇.
余甘果汁生产过程中Vc和SOD损失率试验[J]
.食品工业科技,1995,16(5):31-32.
被引量:5
7
刘娟,赵虹.
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云南林业科技,1996(3):47-50.
被引量:5
8
师冰,徐榕雪,牛云壮,高丽,孙敏.
余甘子的现代研究和开发利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3):76-77.
被引量:14
9
谭文高.
饮料生产中野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J]
.软饮料工业,1996(3):9-11.
10
郑元福,郭彩华,郑荣章.
余甘果汁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J]
.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6,18(1):71-7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74
1
李永裕,吴少华,温凤英,陈建烟,王会全.
余甘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综述)[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3):402-408.
被引量:6
2
赵晓敏.
浅谈面团稳定时间[J]
.面粉通讯,2005(3).
被引量:5
3
徐国平,宋圃菊.
余甘果汁阻断胃癌高发区人群内源性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1,3(4):1-4.
被引量:5
4
万明长,王天文,唐立新.
贵州余甘资源调查报告[J]
.贵州农业科学,1993,21(4):52-53.
被引量:7
5
吴雪辉,谢治芳,黄永芳.
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作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6):69-71.
被引量:59
6
郑宝东,曾绍校.
余甘多糖对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1):110-112.
被引量:16
7
胡爱军,郑捷.
食品工业中的超声提取技术[J]
.食品与机械,2004,20(4):57-60.
被引量:79
8
姚小华,叶金好,盛能荣,王炳三,颜国栋.
余甘子优良类型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3):299-305.
被引量:10
9
吴梅林,周春山,陈龙胜,钟世安,谷芳芳.
酶法提取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6):557-560.
被引量:64
10
潘碧霞,高岷,陈红,史奎雄.
36种蔬菜水果清除超氧负离子活力的测定[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3,13(3):210-21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33
1
郑育仁.
余甘果饮料的加工技术研究[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4):382-384.
被引量:4
2
梁学军.
余甘果的医疗保健作用[J]
.广西热作科技,1994(4):46-49.
被引量:5
3
王玉,李锋.
古百灵保健营养液对小鼠抗衰老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94,20(1):11-13.
4
赵苹,赵虹,唐莉英,陈智勇.
余甘果汁生产过程中Vc和SOD损失率试验[J]
.食品工业科技,1995,16(5):31-32.
被引量:5
5
刘娟,赵虹.
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云南林业科技,1996(3):47-50.
被引量:5
6
师冰,徐榕雪,牛云壮,高丽,孙敏.
余甘子的现代研究和开发利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3):76-77.
被引量:14
7
谭文高.
饮料生产中野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J]
.软饮料工业,1996(3):9-11.
8
郑元福,郭彩华,郑荣章.
余甘果汁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J]
.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6,18(1):71-76.
被引量:3
9
钟凤林,王江波,潘东明,郭志雄,林琳,李开拓,尤桂春.
余甘子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J]
.生物技术通报,2008,24(3):166-169.
被引量:6
10
肖太菊,张家华.
余甘子对人体淋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探讨[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16(4):200-20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85
1
杨春兰,黄秋洁,章波,陈圣杰,王捷,叶勇.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指标定量分析评价余甘子叶的质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2):538-546.
被引量:1
2
王涛,赵谋明.
多糖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1):103-106.
被引量:60
3
王绿娅,王大全,潘晓冬,杜兰平,石风茹,秦彦文,蔺洁,郭恒怡,张兰珍.
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S1):12-15.
被引量:5
4
杨怀瑾.
多糖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S1):70-71.
被引量:8
5
何启强,杜琳,黄子惠,林国桢,吴家刚,林蓉,林琳,蒋卓勤.
膳食营养与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2):115-119.
被引量:2
6
赵艳红,李建科,赵维,吴晓霞.
常见药食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评价[J]
.食品科学,2009,30(3):104-108.
被引量:43
7
杨建兴,宋曙辉,徐桂花.
蔬菜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3):116-120.
被引量:2
8
余楚钦,申楼,张宇喆.
余甘子的药理研究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69-171.
被引量:14
9
赵谋明,刘晓丽.
余甘子的保健功能及其作为食品资源的潜力[J]
.食品科学,2005,26(z1):98-101.
被引量:15
10
郑育仁.
余甘果饮料的加工技术研究[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4):382-384.
被引量:4
1
王森林.
余甘果汁的褐变与防治[J]
.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20(4):49-51.
被引量:3
2
李绍家,刘凤书,赵虹,唐莉英,徐玉明.
余甘果汁加工技术[J]
.林产化工通讯,1998,32(3):10-12.
被引量:5
3
郭彩华,郑元福.
余甘果汁沉淀和褐变问题的探讨[J]
.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6,18(2):54-59.
被引量:4
4
杨梅,张其昌,张文焕.
余甘果汁饮料的研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2(4):96-99.
被引量:6
5
刘冬.
余甘子清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4):136-139.
被引量:14
6
张其昌,杨梅,黄谚谚.
应用壳多糖澄清余甘果汁研究[J]
.食品科学,1995,16(2):26-28.
被引量:10
7
黄春秋,黄卫萍,韦杰斌,陆方丽.
利用果胶酶澄清余甘果汁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1(7):59-62.
被引量:3
8
刘盈盈,张玉武,刘燕,罗文敏,贺红早.
不同加工工艺对余甘果汁品质的影响[J]
.贵州科学,2013,31(4):91-93.
9
杨梅,张其昌,黄谚谚,张文焕.
不同加工方法对余甘果汁Vc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1(4):74-77.
被引量:6
10
赵苹,赵虹,唐莉英,陈智勇.
余甘果汁生产过程中Vc和SOD损失率试验[J]
.食品工业科技,1995,16(5):31-32.
被引量:5
食品科学
199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