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产出和科技管理四方面建立了区域科技进步的统计监测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一票否决指标;评价方法选取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常规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评价构成的组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区域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的计算机软件。
作者
尹相勇
彭宏勤
机构地区
北方交通大学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08-113,117,共7页
China Soft Science
关键词
区域科技进步
统计
监测
中国
综合评价
分类号
F22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45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69
参考文献
19
1
岳明.
用DEA方法确定生产函数[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0,20(4):38-46.
被引量:10
2
许水龙.
技术进步评估的DEA方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12(8):45-50.
被引量:22
3
李启明,秦宝庭.
科技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度[J]
.统计研究,1993,10(2):43-47.
被引量:3
4
张云源 刘期怡.上海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研究[J].当代财经,1993,1:32-36.
5
<科技进步评价,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课题组.
科技进步评价、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J]
.统计研究,1993,10(5):24-31.
被引量:2
6
卢宋辉.
用指数体系方法反映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0(5):95-98.
被引量:1
7
.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研究[J]
.统计研究,1998,15(2):26-35.
被引量:19
8
郭显光.
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组合评价法[J]
.统计研究,1995,12(5):56-59.
被引量:196
9
课题组,统计研究,1998年,2卷,26页
10
许水龙,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8卷,45页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冯英浚,吴江琴.
测算技术进步增长速度的一种新方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8(11):45-51.
被引量:14
2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4
魏权龄,胡显佑,肖志杰.
DEA方法与“前沿生产函数”[J]
.经济数学,1989(5):1-13.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245
1
李原.
“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收益分析[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21(1):69-80.
2
段义鑫,段进东.
绿色信贷的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2019(10Z):31-35.
被引量:1
3
王俊豪,贾婉文.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分析[J]
.财贸经济,2021(2):20-35.
被引量:63
4
马溪骏,李敏,程飞.
基于兼容一致性方法集成组合评价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20-23.
被引量:7
5
李美娟,陈国宏,陈衍泰,蔡彬清.
基于粗糙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128-131.
被引量:4
6
刘丽,张礼兵,金菊良.
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评价模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8):899-902.
被引量:10
7
姜秀山.
测算科技进步速度的一种新方法[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S1):136-141.
被引量:2
8
卢德彬,涂建军.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评价与决策[J]
.农机化研究,2012,34(3):1-4.
被引量:7
9
於一鸣.
一种评估技术进步的DEA方法[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57-60.
被引量:3
10
曹洁,段宁东.
基于技术效率测算的中国烟草工业转变发展方式途径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S2):272-277.
同被引文献
66
1
姚先国,薛强军,黄先海.
效率增进、技术创新与GDP增长——基于长三角15城市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7(2):60-66.
被引量:33
2
陈燕,高振峰,叶金国.
科技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DEA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3):19-24.
被引量:4
3
陈通,谢国辉.
我国R&D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评价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3):6-10.
被引量:12
4
李建华,成宝英,杨雪.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信息化作用下的科技需求分析[J]
.情报科学,2004,22(8):902-904.
被引量:4
5
赵国杰,邢小强.
ANP法评价区域科技实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5):41-45.
被引量:82
6
彭国川.
区域科技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新疆财经,2004(6):24-28.
被引量:7
7
丁文龙,朱平芳.
上海科技进步态势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41-45.
被引量:7
8
<科技进步评价,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课题组.
科技进步评价、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J]
.统计研究,1993,10(5):24-31.
被引量:2
9
李岚,李树人,谢承泮.
关于太原市的科技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12):94-95.
被引量:2
10
赵敏.
科技投入产出的DEA评价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6):90-93.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5
1
荣燕妮,葛晓军,李新运.
山东各地市科技进步水平定量评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72-74.
被引量:2
2
石忆邵,汪伟.
上海市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分析与对策建议[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2):105-111.
被引量:9
3
张晓瑞,张少杰.
信息化进程中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区域综合评价研究[J]
.情报科学,2007,25(5):780-783.
被引量:8
4
张晓瑞.
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6-118.
被引量:11
5
陈新林.
我国东中西地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2):78-82.
6
李奎,陈丽佳,杜丹.
县域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研究——以广东各县(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9):120-125.
被引量:20
7
甄明月.
市级科技实力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各市为例[J]
.安徽科技,2012(7):32-34.
8
任志安,甄明月.
安徽省各地市科技实力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2(8):78-80.
9
周海涛,林映华.
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广东县市科技进步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6):73-78.
被引量:1
10
杨华峰.
企业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初探[J]
.上海统计,2001(9):22-24.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陈德智.
上海市制造业R&D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582-586.
被引量:2
2
任志安,甄明月.
市级科技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各市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8-60.
3
刘晓燕,阮平南.
基于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5):66-68.
被引量:10
4
张强.
区域科技中心的内涵与评价研究——以广州为例的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05,18(1):21-25.
被引量:1
5
徐光平,景建军.
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91-94.
被引量:3
6
杨华峰.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
.系统工程,2006,24(11):79-84.
被引量:28
7
张纯,葛幼松.
中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有效性地区差异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59-63.
被引量:14
8
吴军,赵岩.
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省17市为例[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4):117-120.
被引量:12
9
何维达,张远德.
基于非参数随机前沿面模型的高技术产业效率研究[J]
.经济经纬,2008,25(4):71-74.
被引量:8
10
魏芳,赵玉林.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8):114-117.
被引量:21
1
赵江芸,田金.
组织地方科技工程 推动区域科技进步[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5,12(2):5-7.
2
从数字看中国[J]
.领导决策信息,2016,0(33):26-26.
3
翁翘.
跨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对策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16(3):76-77.
4
张垒.
专利与区域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基于31个省的面板数据[J]
.河南科技,2012,31(06X):16-17.
5
李永全.
云南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实施研究[J]
.云南科技管理,1999,12(1):8-13.
被引量:2
6
魏和清.
试论AHP法在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2000,16(11):23-24.
被引量:2
7
雷小川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
关于技术市场发育程度的探讨[J]
.决策咨询通讯,2005,16(3):89-89.
被引量:3
8
.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研究[J]
.统计研究,1998,15(2):26-35.
被引量:19
9
任树峰,梅姝娥.
区域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方法和实证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6(7):10-12.
被引量:4
10
薛合庸,谭鑫,肖培,李茗,张宝其.
石家庄市县(市、区)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6):52-54.
被引量:1
中国软科学
199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