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体态语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并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方文化中常见的体态语的不同文化内涵,以求能够引起学习者对体态语的重视和学习,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
独雪梅
机构地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7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体态语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文化内涵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Samovar,L.A.&Porter,R.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C].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85:155.
2
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3.
3
李玲.
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差异[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42-44.
被引量:10
4
李威.
体态语的文化内涵[J]
.山东社会科学,2009(5):157-16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况新华,曾剑平.
论人体语言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11-13.
被引量:32
2
胡德清.
试论体态语的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11-14.
被引量:36
3
张治英.
英汉身势语的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22-23.
被引量:30
4
李凤琴.
整体性框架中的体态语多维思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5-7.
被引量:7
5
周围光.《体态语》,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页.
6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占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第3页.
7
Samovar,L.et al.Understanding Inlereuhural Communication.Wadsworth,1981,P155.
8
Levine,D.& Adelman,M.Beyond lamguage.Prentice2 Hall,1982,P43.
9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02页.
共引文献
16
1
张爱玲.
中国体态交际方式的变迁[J]
.兰台世界(上旬),2010(1).
2
姚尚莲.
研究中西体态语异同及其原因[J]
.大家,2011(10):1-1.
3
陈莉.
中英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6):95-97.
4
陈莉.
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从课堂上打榧子说起[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74-177.
被引量:1
5
吕娜.
体态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21-122.
被引量:3
6
乔世东.
道德实践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实务[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2):84-88.
被引量:3
7
刘新颜.
非语言交际在高等学校外籍教师管理中的作用——也淡体态语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差异[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147-148.
被引量:3
8
曹玉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态语比较[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98-99.
被引量:1
9
张幸幸,高东军.
非言语交际[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43-144.
被引量:2
10
吴文亮.
充分利用体态语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
.英语教师,2012,12(5):65-70.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军,程志敏.
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65-67.
被引量:21
2
樊军.
日本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与日语跨文化教学[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3):100-103.
被引量:18
3
Pease,A.Body language,1981.
4
Elizabeth,Kuhnke.Body Language for Dummies,2007.
5
吕娜.
体态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21-122.
被引量:3
6
彭晋祁.
论体态语言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54-155.
被引量:3
7
郝社莲.
浅谈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011(20):155-156.
被引量:3
8
靳成.
非言语交际与中日跨文化交际[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9):42-45.
被引量:5
9
曹美兰.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3):84-85.
被引量:5
10
赵宁.
浅谈中日非语言交际差异[J]
.文学界(理论版),2012(8):124-1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刘艳男.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分析(英文)[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34(1):127-137.
2
王连娣.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视角下的中日手势语[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93-96.
被引量:1
3
刘静.
肢体语言及其在国际政治交际中的运用[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2):106-10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毋育新.
2014年中国日语语言学研究综述[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1):1-11.
被引量:12
1
郑啸霆.
体态语的信息传递[J]
.科技信息,2010(2):364-364.
2
邹佳瑜.
中日体态语的文化差异[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4):89-89.
被引量:1
3
韩征顺.
体态语——蕴涵丰富而又变化万千的非语言交际[J]
.中国科技博览,2009(22):31-32.
4
罗慧宣.
如何在课堂上巧用体态语[J]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2(1):38-39.
被引量:2
5
段艳菊.
日语教学中体态语的辅助作用[J]
.科技信息,2012(19):42-43.
6
张培燕.
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J]
.科学咨询,2015,0(51):135-135.
7
张凯利.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浅谈[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7(2):21-23.
8
任莉.
防火墙技术及其实现方法[J]
.考试周刊,2009(23):135-136.
9
赵永升,宋丽华.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多态性探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2):89-92.
10
穆杨.
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1):18-18.
文教资料
2010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