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作和评价之“真”——论京派批评的潜在价值取向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学创作和评价的"真"的追求构成了京派文学批评的重要内涵。它贯穿、渗透于京派批评家对文学创作的主体、本体及文学批评等各个环节的论述之中,并形成了京派文艺批评理论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这既与京派文人受中西方文艺理论中"真"的艺术精神影响有关,也与他们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追求密不可分。共同认知前提下批评实践向度上的个体理解差异,同样体现了文学之"真"精神的内在本质。
作者
钱少武
机构地区
韶关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京派
批评
“真”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朱光潜全集》第3卷第444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
《梁宗岱文集》第2卷,第20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3
《林徽因文存》,第144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
.《沈从文文集》第11卷[M].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5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6
废名.《论新诗及其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186页.
7
李长之.《陶渊明传论》,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第98页.
8
朱光潜.《望舒诗稿》[J].文学杂志,1937,1(1).
9
张海明.
中国古代朴素美理论的发展及在美学史上的意义[J]
.文艺研究,2004(5):38-46.
被引量:14
10
《萧乾选集》第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页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郭象注庄子此语道:"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弦,虽有繁手,遗声多矣.而执籥鸣弦者,欲以彰声也,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之不鼓琴也."
2
瓦雷里:法译本《陶潜诗选序》,见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3
[法]瓦雷里.法译本《陶潜诗选序》[A].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C].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共引文献
50
1
白振有.
论三毛散文语言的审美特征[J]
.飞天,2009(18):12-14.
被引量:1
2
白振有.
试论三毛散文语言朴素自然的审美特征[J]
.作家,2008,0(10):44-44.
被引量:2
3
包训英.
沈从文的女性观对其创作的影响[J]
.求索,2004(7):206-208.
被引量:3
4
张光芒.
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哲学建构[J]
.文学评论,2002(2):107-116.
被引量:9
5
吴正锋.
论沈从文对湘西民族命运的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6,24(2):153-157.
被引量:3
6
白春超.
学衡派对模仿说和道德论的重新打造[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2):161-179.
7
栾梅健.
论“五四”新文学的三维空间[J]
.文艺争鸣,2007(9):65-81.
8
冯黎明.
论文学理论的知识学属性[J]
.文艺研究,2008(9):15-22.
被引量:5
9
吴康.
鲁迅小说叙事方式的存在论视域[J]
.文学评论,2008(6):112-119.
被引量:6
10
施秋香.
从传统到现代:刘师培与中国近代文艺社会学[J]
.求索,2009(1):190-192.
同被引文献
58
1
文学武.
京派小说的文体特征[J]
.学术月刊,1998,30(11):79-85.
被引量:2
2
黄德志.
论20世纪30年代京派与海派作家的话语立场[J]
.文艺争鸣,2002(4):34-38.
被引量:3
3
许道明.
京派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4):83-87.
被引量:3
4
周海波,杨爱琴.
黄昏里的生命独语——京派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7(6):71-74.
被引量:3
5
李俊国.
“京派”“海派”文学比较研究论纲[J]
.学术月刊,1988,20(9):43-50.
被引量:5
6
李俊国.
三十年代“京派”文学思想辨析[J]
.中国社会科学,1988(1):175-192.
被引量:24
7
吴福辉.
京派海派小说比较研究[J]
.学术月刊,1987,19(7):45-50.
被引量:13
8
李德.
论京派抒情小说的民族特征[J]
.中国文学研究,1988(2):73-82.
被引量:5
9
范培松.
论京派散文[J]
.文学评论,1995(3):16-28.
被引量:8
10
王爱松.
都市的五光十色──三十年代都市题材小说之比较[J]
.文学评论,1995(4):17-2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谢昉.
多元视角中的深化——京派文学近30年研究综述[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21-27.
被引量:1
2
王昕.
京派批评在论争中体现的现代性[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50-5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金欢,王清林,靳于萩.
京派小说的历史渊源及其现实意义[J]
.北方文学(下),2016,0(7):69-70.
1
薛磊.
李长之与沈从文文学批评观之比较[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13(2):122-124.
被引量:2
2
李恒才.
《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文学批评的形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8):95-98.
3
田媛媛.
“京派”批评的“两翼”——试论沈从文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5):66-70.
4
郝江波.
论李健吾在京派群落中的印象主义特征[J]
.人间,2015,0(25):34-34.
5
叶凯.
海派当代文学批评的展示——评《“火凤凰”新批评文丛》[J]
.博览群书,1996,0(9):42-42.
6
黄燕妮.
喧嚣时代,诗歌犹在[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14,0(12):60-60.
7
江守义,宋晓英.
“诗”的形式与“真”的追求——梁宗岱对“诗与真”的探索[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73-78.
8
王一涵.
魏晋风度中的诗情与琴音[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4):149-151.
被引量:2
9
王昕.
京派批评在论争中体现的现代性[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50-52.
10
王锡伦.
沈从文论[J]
.北方论丛,1990(2):59-65.
被引量:4
江汉论坛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