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五四”新文学的三维空间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鸦片战争开始孕育、直至“五四”时期形成汹涌潮流的中国新文学,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恩格斯认为:“从15世纪中叶起的整个文艺复兴时代,在本质上是城市的,从而是市民阶级的产物。”在我看来,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从本质上看也仍然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在文学上的反映。
作者 栾梅健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81,共17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3

  •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219—220页.
  • 2.《论语·阳货》[M].,..
  • 3曹丕.《典论·论文》[M].,..
  • 4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
  • 5.《论语·子路》[M].,..
  • 6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7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
  • 8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电》(上),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页
  • 9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 10王国维.《静庵文集续编·文学小言》

共引文献106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