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公共领域的新特征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公共领域不仅满足作为公共领域的一般要求,而且在主体、场域和对话机制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征。网络社群是新主体,网络空间是新场域,网络对话是新的民主机制。
作者
田钦
机构地区
漳州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网络公共领域
新特征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2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展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2):123-128.
被引量:120
2
徐小龙,王方华.
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9):10-16.
被引量:82
3
陈骁.
网络公共领域的存在性探讨[J]
.新闻界,2006(5):110-110.
被引量:14
4
J.哈贝马斯.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
.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4
5
邱鸿峰,杨松.
网络传播、公共领域与行政控制[J]
.中国行政管理,2007(6):39-41.
被引量:10
6
杨仁忠.
公共领域的分析性意蕴及其政治哲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2006(5):16-2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J.哈贝马斯.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
.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4
2
朱士群.
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J]
.社会科学,1994(6):68-72.
被引量:18
3
张汝伦.
哈贝马斯和帝国主义[J]
.读书,1999,0(9):34-42.
被引量:19
4
尤尔根.哈贝马斯,刘慧儒.
《时代》周报:兽性与人性—— 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J]
.读书,1999,0(9):43-50.
被引量:30
5
郑保卫.
试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J]
.国际新闻界,2005,27(2):43-47.
被引量:3
6
[德]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13.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
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00.
9
江宜桦.公共领域中理性沟通的可能性[A].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78.
10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2
共引文献
427
1
高小平.
公共领域的“转换态”性状及治理[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6):52-65.
被引量:3
2
常启云.
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1):213-225.
被引量:3
3
王贤.
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基础、表现样态及建构措施——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24(3):90-95.
被引量:1
4
何竞祺.
塑造共识、知识生产与道德重塑——以“戒色吧”为青年亚文化研究案例[J]
.当代青年研究,2021(5):42-48.
被引量:2
5
谢安民.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交往转向及当下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6):54-62.
被引量:5
6
叶俊,王苑奇.
重构公与私的界线:近代上海小报对另类公共领域的建构及其特征——以“驱逐棚户”报道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23,45(9):163-176.
被引量:2
7
全会,蒋生元.
媒体公共外交视域下《高端访谈》节目研究[J]
.国际传播,2023(2):22-31.
8
刘鲁宁,刘勉,刘仁辉,万勇.
基层政务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及其影响机制[J]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2(1):72-87.
被引量:2
9
杨海平.
试论政论性报刊的繁荣与中国近代公共领域的形成[J]
.新闻界,2007(6):102-103.
10
张天舒.
大学生求职的新资源:校园虚拟社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99-10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
1
李海青.公共理性实践的两大领域[EB/OL].人民网,(2007-06-05)[2012-08-231.htw://theory.peoplecorn.cn/GB/49154/49156/5821733.html.
2
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安斌,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8-99.
3
沈晓梅.
微博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话语空间——以人民网两会微博为例[J]
.新闻世界,2011(6):90-91.
被引量:5
4
杨茜.
微博:构建公共讨论新平台——以新浪微博中的“救狗事件”为例[J]
.新闻世界,2011(7):198-1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杨雪莲.
微博中的“公共领域”——对隐秘传播的误解[J]
.东南传播,2012(11):98-9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诚.
隐秘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演变[J]
.东南传播,2015(10):77-79.
被引量:2
2
董廷廷.
网络微博的多元功能分析[J]
.电子测试,2013,24(4S):172-173.
1
人大应重视网络舆论[J]
.人民政坛,2009(2):43-43.
2
吴光龙.
激活图书馆的五种机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10-11.
被引量:1
3
刘毅,李桂凤.
融媒时代网络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J]
.青年记者,2015(14):63-64.
4
魏建琳.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困惑与思考[J]
.图书馆建设,2012(5):69-72.
被引量:2
5
下一波:网上对话真好[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9):56-56.
6
动态[J]
.网络传播,2007(11):8-9.
7
声音[J]
.网络传播,2007(8):17-17.
8
张东杰,吕德生.
从社会公共事件看网络对话语权的影响机制与模式[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6):110-113.
被引量:1
9
王喜和.
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新论[J]
.图书馆论坛,2010,30(1):5-8.
被引量:25
10
2009年对外报道线索(六)[J]
.对外传播,2009(6):63-6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