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而知之”辨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孔子关于"生而知之"的思想理论应该首先从认知路径的划分上去把握,应该着眼社会历史实践进行相关分析,简单悬置或虚化这一理论是不妥的。孔子重视"生而知之"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作者
杜汉生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24,共5页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生而知之
学而知之
社会生活
学习
天才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6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33.
2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A].张立文主编.王阳明全集[C].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3
黄玉顺.
孔子之精神境界论[J]
.孔子研究,2002(4):4-13.
被引量:9
4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沦语·季氏[A].船山全书,岳麓书社,1996.
5
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61,234.
6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3.
7
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87.101,101,80,104.
8
哥德.哥德谈话录[M].译林出版社,2002.270.
共引文献
136
1
王能昌,李建生,张来芳.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03-106.
被引量:2
2
李志军.
观念的嬗变体系的归一——中国近代科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历程[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6):67-71.
3
张昭军.
援西入儒——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2005(1):118-123.
被引量:1
4
温晓莉.
论政务公开法治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4):23-28.
5
王虹.
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语言文明[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3):121-123.
被引量:2
6
茭公.
从天命史观向社会进化史观的过渡——论清代学人为中国社会自我演变所做的史观准备[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6):47-56.
被引量:1
7
杨全顺.
康有为学术中的西学[J]
.宁夏社会科学,2006(2):128-131.
8
赵玉宝,孙芳辉.
《诗经》所见男女之“信”念[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74-76.
9
邓易难.
谈《论语》的人本思想[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41-44.
被引量:3
10
赵晓岚.
论“苏、辛”并称的民族—文化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4):68-73.
同被引文献
17
1
徐长福.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理论特质[J]
.学习与探索,2006(4):32-37.
被引量:15
2
张岱年.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点[J]
.学术月刊,1983,15(9):5-10.
被引量:5
3
陈来.
价值·权威·传统与中国哲学[J]
.哲学研究,1989(10):26-32.
被引量:14
4
张拭.《癸巳论语解》,四库本,卷四.
5
朱熹.《朱子全书》,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6
朱熹.《朱子全书》,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871页.
7
朱熹.《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6、831页.
8
Menon R. Recent advances in cored wires for hardfacing. Welding Journal, 2002, 82(11): 53-58
9
Babu S S, David S A, Quintana M A. Modeling micro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self-shielded flux cored arc welds. Welding Journal, 2001, 81(4): 91-97
10
程颐,程颢.《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引证文献
2
1
石磊.
对“生知”思想的再解读[J]
.船山学刊,2012(1):79-82.
被引量:1
2
刘静芳.
中国传统知论的特点[J]
.哲学研究,2016(5):52-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都兰雅.
朱熹对孔子圣人形象的维护——“生知”与“学知”的矛盾及其解决[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3(3):100-105.
2
廉天娇,徐会利.
老庄“知”论的多重结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40(7):12-16.
1
李庆宝.
试析真理与价值的认知路径[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6):15-16.
被引量:1
2
郑福来.
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J]
.理论界,2004(3):41-42.
3
陈秀文,徐永平.
坚持实践的观点 不断解放思想[J]
.前沿,1999(12):68-69.
4
李满.
禅宗认识论终极解密[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35(5):11-15.
5
刘福森.
规律、必然性与人的活动[J]
.哲学研究,1992(4):15-20.
被引量:6
6
姜迎春.
观念的僭越:从“人道主义”讨论到“普世价值”问题[J]
.唯实,2009(2):22-25.
被引量:1
7
吴芸.
科学与价值[J]
.学海,1990(3):33-38.
被引量:1
8
П.Н.费多谢耶夫,л.Φ.伊利切夫,金川.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方法论问题[J]
.世界哲学,1984(6):1-6.
9
李玲,何家伟.
知觉:梅洛-庞蒂历史观的解与结[J]
.江海学刊,2016(6):57-61.
被引量:1
10
董强.
与经济学联手:哲学走出困境之路?[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3.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