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3,共10页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参考文献29
-
1《历史研究》一九八○年总目[J].历史研究,1980(6):190-192. 被引量:2
-
2陈梧桐.论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古代民族战争[J].求是学刊,1982,9(4):36-44. 被引量:5
-
3田澍,杨军辉.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3):43-50. 被引量:6
-
4李大龙.“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7(3):1-15. 被引量:42
-
5陈连开.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与民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4):44-51. 被引量:21
-
6翁独健.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4):42-43. 被引量:38
-
7杨建新.再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问题[J].兰州学刊,1986(1):65-68. 被引量:9
-
8李大龙.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1):1-14. 被引量:44
-
9张博泉.论古代边疆民族与疆域研究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3):19-22. 被引量:6
-
10毕奥南.历史语境中的王朝中国疆域概念辨析——以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为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2):9-16.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284
-
1段德新.国宝何尊与“中国”[J].文博,2005(6):30-31. 被引量:8
-
2孙祚民.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历史研究,1980(5):37-46. 被引量:16
-
3包文汉.清代“藩部”一词考释[J].清史研究,2000(4):98-105. 被引量:4
-
4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6):30-45. 被引量:179
-
5翦伯赞.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Z1):17-29. 被引量:42
-
6马寿千.民族关系与历史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Z1):30-33. 被引量:4
-
7张广达.关于马合木·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汇》与见于此书的圆形地图(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5(2):29-42. 被引量:29
-
8田继周.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文史哲,1981(3):54-62. 被引量:9
-
9史闻.开展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简记[J].民族研究,1981(5):76-79. 被引量:5
-
10杜荣坤,白翠琴.试论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与祖国的关系[J].民族研究,1979(1):25-3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422
-
1袁剑.“多元间关系”与“连续性时空”——兼论“中华民族”结构中的思想史路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89-96. 被引量:9
-
2丹曲,朱怡橦.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雄证——清代“笃信禅师”名号考[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4):15-21.
-
3谢晓辉.西南民族地区的历史书写与历史——基于湘西地区的一点反思[J].新史学(北京),2020(2). 被引量:3
-
4吴启讷.族群政治形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J].新史学(北京),2020(2). 被引量:6
-
5刘雅君.普遍政治秩序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话语重构——以贡献制的体制功能为线索[J].社会科学,2021(6):150-160. 被引量:6
-
6叶柏川.近三十年来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的新进展[J].清史研究,2021(1):125-135. 被引量:2
-
7石硕.20世纪历史地理研究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贡献[J].民族研究,2023(1):12-20. 被引量:3
-
8陈彩云.元朝疆域观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的空间认知[J].民族研究,2021(1):120-132. 被引量:7
-
9张云.唐以前西藏地区和祖国内地的内在联系、密切交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培根筑基[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92-112. 被引量:2
-
10陈跃.因旧与革新——清朝前中期西北边疆治理体制研究[J].明清论丛,2021(1):120-141.
同被引文献360
-
1马大正,杨东(整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马大正先生访谈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49-56. 被引量:7
-
2杨明洪.反“边疆建构论”:一个关于“边疆实在论”的理论解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133-144. 被引量:20
-
3李大龙.试论游牧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实践[J].西北民族研究,2021(2):55-69. 被引量:28
-
4谢贵平,张会丽.中国边疆学研究41年(1980—2020):脉络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11):40-59. 被引量:4
-
5汪高鑫.《史记》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J].史学理论研究,2008(3):53-60. 被引量:5
-
6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历史研究,1980(1):3-9. 被引量:43
-
7孙祚民.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历史研究,1980(5):37-46. 被引量:16
-
8张碧波.关于历史上民族归属与疆域问题的再思考──兼评“一史两用”史观[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10(2):1-9. 被引量:5
-
9张博泉.论古代边疆民族与疆域研究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3):19-22. 被引量:6
-
10朱玲玲.夏代的疆域[J].史学月刊,1998(4):16-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9
-
1李大龙.多民族国家疆域研究的历程及其特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6):17-21.
-
2周伟洲.关于中国古代疆域理论若干问题的再探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1(3):1-8. 被引量:8
-
3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1(3):22-32. 被引量:19
-
4赵永春.论认识历史疆域的“历史共享”原则[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5):144-148. 被引量:1
-
5毛春伟.近四十年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理论发展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50-55.
-
6王振刚,李吉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疆域形成研究述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2):20-32. 被引量:1
-
7王鹏辉.再观“边疆中国”:近年国内边疆研究的前沿述评[J].学术月刊,2017,49(12):172-179. 被引量:11
-
8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J].中国边疆学,2013(1):30-45.
-
9吕文利.新世纪中国边疆学的构建路径与展望——兼论中国边疆理论的三个来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29(2):1-12. 被引量:14
-
10秦树才,马亚娜.疆域、历史疆域与中国历史空间范围讨论的反思与辨析[J].思想战线,2021,47(1):122-13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65
-
1李宇舟.大理国的中心城镇发展格局研究[J].宋史研究论丛,2023(2):386-397.
-
2时妍.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东北边疆研究的路径与范式[J].华夏文化论坛,2023(3):18-28.
-
3常永才,仲丹丹,刘珂瑗,王朝晖,杨靖,宋征莉.内地中学生对边疆民族文化元素多样性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感知——基于跨文化心理学普同观的问卷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22(6):40-47. 被引量:2
-
4王国梁.中国著名纳西族历史学家方国瑜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4):47-53. 被引量:3
-
5于玉慧,周传斌.“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阐释的新向度[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6):35-41. 被引量:30
-
6谢贵平,张会丽.中国边疆学研究41年(1980—2020):脉络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11):40-59. 被引量:4
-
7李晓斌,段红云,王燕.缅甸崩龙族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历史建构[J].思想战线,2012,38(5):23-27. 被引量:5
-
8安介生.中国古代边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历代王朝边疆争议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3(3):130-139. 被引量:7
-
9李大龙.关于中国古代治边政策的几点思考——以“羁縻”为中心[J].史学集刊,2014(4):10-19. 被引量:12
-
10宋才发.西南民族地区稳疆固边治理探讨[J].学术论坛,2018,41(5):45-59. 被引量:7
-
1《陕西师大》一九八○年总目录[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9(4):118-120.
-
2罗广武.为什么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14-18. 被引量:2
-
3舒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疆域研究理论综述[J].甘肃民族研究,2008(1):66-70.
-
4王东平.白寿彝先生对中国边疆研究的理论贡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3):16-23.
-
5孙进己.我国历史上疆域形成、变迁的理论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78-83. 被引量:4
-
6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J].学习与探索,2008(4):215-220. 被引量:9
-
7林楚.少年周恩来[J].初中生(爱学习),2008(3):4-5.
-
8赵亮.认识中国历史疆域的新思路——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评介[J].东北史地,2015,0(5):94-96.
-
9陈柳卉.由考研试题引发的对中学历史疆域教学不足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4):138-140.
-
10刘成业.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疆域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3):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