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年第10期24-25,共2页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9
-
1杨铁黎,李颖川,骆秉全.关于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2):16-19. 被引量:49
-
2周之华,纪仲秋,杨国庆,程大力.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情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23-25. 被引量:33
-
3吴亚东.试论现代城市体育精神[J].体育与科学,2005,26(2):29-32. 被引量:9
-
4张华鑫,田坤.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战略[J].体育科学,2005,25(4):13-16. 被引量:45
-
5韩冬.体育促进我国大城市市民素质提高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上海和沈阳为例[J].体育科学,2005,25(6):87-93. 被引量:15
-
6万美荣,谢彬,杨德敏.论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281-282. 被引量:9
-
7施芳芳,常德胜.论体育赞助的功能及其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5,26(3):31-34. 被引量:13
-
8陆亨伯,王章明,王乔君,戴美仙,童莹娟.我国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05,25(8):11-15. 被引量:22
-
9陆亨伯,应姗姗.浙江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职工余暇体育活动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5,12(5):33-35. 被引量:20
-
10陈玉忠.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目标[J].体育科学,2005,25(9):20-23.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黄志力,张学磊.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236-237. 被引量:1
-
2李春兰.浅谈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J].中国市场,2007(39):108-109.
-
3颉梦宁.浅析抚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0(2):194-195.
-
4陈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利弊分析[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3):136-138. 被引量:2
-
5柯够红,徐国根.基于关系营销视角的高校体育场馆营销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2):3-4. 被引量:1
-
6査春年.高校体育场馆市场营销的意义和策略[J].考试周刊,2013(48):120-121. 被引量:1
-
7韩明霞.安徽省高校室内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和经营管理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14):8-9.
-
8张万秋.体育健身服务市场规范化管理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体育科技,2016,37(5):108-109. 被引量:1
-
9马向阳.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及改进对策——以山东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6):156-157. 被引量:2
-
10王龙.对锦州体育场馆在全运会后的利用问题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0(30):160-160.
-
1朱剑华.业余体育俱乐部对大众体育及当今社会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9,30(2):88-90. 被引量:8
-
2朱菊芳.1994-2003年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研究状况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6):174-176. 被引量:6
-
3胡利军,刘晶.职业体育发展历史阶段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7):1-7. 被引量:9
-
4王颖,王丹虹.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大众体育工作的研究[J].学会,1998(1):40-41.
-
5大平.谁来组织大众体育活动[J].体育文化导刊,1996(2):20-23. 被引量:3
-
6王龙飞,金龙.浅析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及其发展现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58-60. 被引量:27
-
7张宝华,陈革新.试论世界职业体育俱乐部兴起的历史背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5-6. 被引量:4
-
8蔡俊五.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及发展沿革[J].体育文化导刊,1999(1):22-24. 被引量:12
-
9朱剑华.对广东羽毛球俱乐部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33-34. 被引量:51
-
10徐姜娟.郑州市业余排球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3):86-8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