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武汉城市圈的资源环境特点和产业结构现状。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作者
魏欣欣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当代经济》
2008年第16期8-10,共3页
Contemporary Economics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资源环境
产业结构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C9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孙玉洁.
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100-101.
被引量:10
2
胡天杨,陈慧君.
认识“新特区”——武汉1+8城市圈漫谈[J]
.地理教育,2008(1):21-2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1
1
张纪录.
如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J]
.科技经济市场,2008(5):94-95.
被引量:1
2
李雪曼.
加快一体化格局建设 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城市圈周边8市经济实力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3-4.
被引量:1
3
宁国安.
高职院校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刍议——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1):18-19.
被引量:1
4
吴亚平.
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战略分析[J]
.特区经济,2009(4):176-177.
被引量:2
5
陈贞.
武汉城市圈建立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研究[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6(4):7-9.
被引量:1
6
赵文.
简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构[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3(4):123-127.
被引量:1
7
杨耀华.
简析“两型”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两个关系问题[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23(3):74-77.
被引量:1
8
孙丽,陈月华.
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植物景观初探[J]
.南方园艺,2010,21(1):31-33.
被引量:2
9
刘嗣明,杨晓丽.
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创新研究[J]
.发展研究,2010,27(9):14-17.
被引量:6
10
于玲.
盘锦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理念及途径[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52-353.
同被引文献
20
1
朱英明,杨连盛,吕慧君,沈星.
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产业集聚效果研究--基于21世纪我国省级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12(11):28-44.
被引量:68
2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
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
4
陈进,刘海虹.
资本市场、两型产业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J]
.学习与实践,2008(4):163-168.
被引量:3
5
张中华.
两型社会建设与投资、消费模式的转变——基于武汉城市圈的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8(7):64-68.
被引量:4
6
张小罗,陈丽.
论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立法之完善[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3-26.
被引量:10
7
陶良虎.
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J]
.党政干部论坛,2008(8):38-40.
被引量:3
8
欧阳峣,生延超.
两型社会建设研究述评[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6):8-12.
被引量:14
9
沈道权,王娅.
知识经济与“两型社会”的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城市问题,2009(2):66-70.
被引量:5
10
简新华,叶林.
论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J]
.学术月刊,2009,41(3):65-71.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
2
1
冷俊峰,杨赛鑫,李金保.
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5):120-123.
被引量:9
2
吴小节,傅正红,汪秀琼,黄山.
省级行政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J]
.城市问题,2014(7):14-2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黄永香.
论发展“两型”产业的体制保障和政策措施[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65-67.
被引量:1
2
许抄军,吕渭济,王亚新.
产业支持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综述[J]
.科技和产业,2011,11(10):32-35.
被引量:6
3
李茜,毕如田.
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J]
.科学决策,2012(4):56-68.
被引量:7
4
刘建文.
云龙示范区“两型”产业指标体系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2):13-21.
被引量:2
5
殷章馨,乌东峰.
两型乡村旅游地的模型构建与要务[J]
.求索,2013(1):262-264.
被引量:2
6
柴天姿,佟梦玮,马靖忠.
两型社会评价:一种可供选择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13,29(19):21-23.
被引量:2
7
杨建林,黄清子.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下的产业发展评价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15(4):137-142.
被引量:3
8
邢苗,张建刚.
五大发展理念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J]
.中国市场,2017(32):16-21.
被引量:7
9
周国华,陈炉,唐承丽,贺艳华,冉钊.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
.经济地理,2018,0(6):52-61.
被引量:35
1
王晓艳.
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J]
.当代经济,2009,26(7):42-43.
被引量:6
2
杨飞.
“两型社会”离我们有多远[J]
.税收征纳,2009(8):52-52.
3
建设“两型社会”最重要的是“两型生活方式”[J]
.上海后勤,2008(3):31-31.
4
姜海林.
国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20-22.
被引量:3
5
高霞.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建设分析[J]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6):50-53.
6
李明,付景涛,王敬宇.
“两型社会”建设与长株潭城市群公共管理制度创新[J]
.湖南社会科学,2009(1):68-71.
被引量:3
7
倪琳.
论“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J]
.理论月刊,2013(3):142-144.
被引量:8
8
范锐平.
以“两个率先”为切入点建设“两型社会”先行区[J]
.学习与研究,2008(6):54-56.
9
陈志友.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成长趋势[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7(2):180-186.
10
李娟.
发展循环经济是湖北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战略[J]
.党政干部论坛,2008(12):42-43.
被引量:1
当代经济
2008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