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白化茶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性
被引量: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白化茶(albino tea),史称白茶,或白叶茶,现代也称珍稀白茶,是比较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我国自唐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有出产,被发现并保持利用至今的品种也有300余年时间。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90年代后期崛起的安吉白茶(白叶茶1号),在较短时期内从1株茶树培育成一方优势产业,是近现代茶业中重振白化茶的典范。白化茶由于其独特的品质和外观特色,发展前景看好,开发潜力巨大。
作者
王开荣
梁月荣
张龙杰
李明
机构地区
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
浙江大学农学院
余姚市德氏家茶场
余姚市林特总站
出处
《中国茶叶》
2008年第8期9-11,共3页
China Tea
关键词
安吉白茶
种质资源
白化
特性
分类
优势产业
发展前景
近现代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387
引证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196
参考文献
8
1
乌屋尾忠之.白叶茶特性遗传分析.茶业技术研究,1979,.
2
陈椽.茶业通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3
成浩,李素芳,陈明,虞富莲,晏静,刘益民,陈龙安.
安吉白茶特异性状的生理生化本质[J]
.茶叶科学,1999,19(2):87-92.
被引量:57
4
成浩,陈明,虞富莲,李素芳.
茶叶片阶段性返白过程中色素蛋白复合体的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4):300-304.
被引量:23
5
李素芳,成浩,虞富莲,晏静.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2):153-154.
被引量:28
6
李素芳,陈明,虞富莲,成浩.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33-38.
被引量:29
7
陆建良,梁月荣,倪雪华,汪湖北.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25(3):245-247.
被引量:29
8
王开荣,张国平,李明,林伟平,方乾勇,杜颖颖,俞茂昌,梁月荣.
新梢白化系列茶树新品系性状比较研究[J]
.茶叶,2006,32(1):22-24.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林盛有.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茶叶,2004,30(3):143-145.
被引量:23
2
王建林,何卫中,潘正贤,丁四芳.
景宁白茶种质资源调查与育种[J]
.茶叶,2004,30(3):167-168.
被引量:11
3
赖建红.
安吉白茶放异彩[J]
.茶叶,2005,31(1):11-11.
被引量:11
4
李素芳,陈树尧,成浩.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初步研究[J]
.中国茶叶,1994,16(2):26-27.
被引量:27
5
李素芳,陈树尧,成浩.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5,15(1):23-26.
被引量:34
6
郭蔼光,王振镒,王保莉,汪沛洪.
小麦返白系返白阶段叶片蛋白质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1996,22(2):130-136.
被引量:9
7
王保莉,郭蔼光,汪沛洪.
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阶段叶绿素代谢的变化[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7):557-562.
被引量:34
8
李素芳,成浩,虞富莲,晏静.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2):153-154.
被引量:28
9
陈湘宁 李玉湘.水稻、小麦花药培养白化苗质体亚显微结构和蛋白质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8,15(2):95-101.
10
匡廷云 张其德 等.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Ⅰ.叶绿体膜的结构、组成与光系统Ⅱ功能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79,5:99-107.
共引文献
117
1
李素芳.
安吉白茶返白机理的研究[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13(3):214-217.
被引量:15
2
谢戎,邵继荣,孙敬三,何光华,弓加文.
水稻温敏叶片间断失绿过程中的氨基酸组分变化[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4):28-30.
被引量:7
3
谈建中,刘美娟,张国英,李新梅,吴志平.
桑突变体Cty-Ym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J]
.蚕业科学,2005,31(1):8-12.
被引量:5
4
陶德臣.
茶树原产地的四种主要观点[J]
.茶业通报,2005,27(2):58-58.
被引量:1
5
王新其,殷丽青,沈革志.
2个水稻黄叶突变体的遗传初步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4):392-395.
被引量:9
6
何冰,刘玲珑,张文伟,万建民.
植物叶色突变体[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1):1-9.
被引量:101
7
王开荣,张国平,李明,林伟平,方乾勇,杜颖颖,俞茂昌,梁月荣.
新梢白化系列茶树新品系性状比较研究[J]
.茶叶,2006,32(1):22-24.
被引量:26
8
杜颖颖,梁月荣,张广辉,陆建良.
白茶与茶树非绿色器官的总RNA提取[J]
.茶叶,2007,33(1):15-18.
被引量:1
9
程玉龙.
安吉白茶的历史渊源及栽培现状[J]
.茶叶通讯,2007,34(3):26-27.
被引量:13
10
王开荣,杜颖颖,李明,梁月荣,陆建良.
白化茶树特异性RAPD分子标记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7,48(1):50-5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87
1
梅宇,梁晓.
2019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J]
.茶世界,2020,0(2):1-14.
被引量:18
2
李素芳.
安吉白茶返白机理的研究[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13(3):214-217.
被引量:15
3
杨阳,刘振,赵洋,梁国强.
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J]
.茶叶科学,2010,30(5):367-373.
被引量:32
4
伍妍俊,汪小钢,宛晓春.
甲基化EGCG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茶叶科学,2010,30(6):407-413.
被引量:17
5
张劲松,孟平.
苹果-小麦复合系统SPAC水分运移模拟模型[J]
.林业科学,2004,40(4):2-8.
被引量:7
6
高昆,王冬梅,赵艳萍,郑新强,张钟徽,邓懿祯,李法雄,叶创兴.
可可茶经栽培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与传统茶的比较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6):552-556.
被引量:7
7
王开荣,陈洋珠,林伟平,方乾勇,朱逢秋,莫淑茜.
立体采摘茶园技术要素组成[J]
.浙江农业科学,2005(1):26-29.
被引量:4
8
明平生.
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J]
.茶叶通讯,2003,30(4):26-29.
被引量:23
9
肖润林,王久荣,汤宇,刘永胜,彭晚霞,宋同清.
高温干旱季节遮阳网覆盖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生理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5,24(3):251-255.
被引量:62
10
刘祖生,梁月荣,周巨根,赵东,陆建良.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J]
.茶叶,2005,31(1):3-8.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33
1
王开荣,李明,王荣芬,沈立铭.
光照敏感型白化茶栽培与加工技术[J]
.中国茶叶,2008,30(11):16-17.
被引量:5
2
叶乃兴.
白茶、白叶茶与白毛茶[J]
.福建茶叶,2010,33(10):44-46.
被引量:8
3
吴华玲,陈栋,李家贤.
广东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0):15-17.
被引量:18
4
付杰,陈旭东,于天祥,夏小欢,黄磊.
芽叶白化茶树新品系更楼白茶的选育初报[J]
.茶叶科学技术,2013(1):13-16.
被引量:3
5
韩震,王开荣,邓隆,李明,张龙杰.
白化茶树新品系——黄金斑[J]
.茶叶,2013,39(3):125-126.
被引量:12
6
沈周高,江稳华,方世辉.
安徽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36-40.
被引量:10
7
刘慧平,毛祖法,屠幼英.
白叶茶开发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J]
.茶叶,2014,40(2):80-82.
被引量:2
8
陈昌来,朱朝平,朱朝安.
鹅黄茶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研究初报[J]
.茶叶,2015,41(2):72-75.
被引量:4
9
王开荣,李明,张龙杰,梁月荣.
白化茶种质资源分类研究[J]
.茶叶,2015,41(3):126-129.
被引量:13
10
敖存,余继忠,黄海涛,张友炯,毛宇骁,崔宏春.
白化茶新品系‘新安1号’品种特征及适制性研究[J]
.茶叶,2015,41(3):133-13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96
1
王青,倪尔冬,方开星,秦丹丹,潘晨东,王秋霜,李红建,姜晓辉,李波,吴华玲.
高花青素茶树新品种‘丹妃’[J]
.园艺学报,2023,50(S02):193-194.
2
秦丹丹,方开星,潘晨东,姜晓辉,李波,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吴华玲.
高香型茶树新品种‘丹霞8号’[J]
.园艺学报,2023,50(S02):191-192.
被引量:1
3
方开星,秦丹丹,潘晨东,姜晓辉,李波,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吴华玲.
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种‘粤茗5号’[J]
.园艺学报,2023,50(S02):187-188.
4
潘晨东,李红建,秦丹丹,姜晓辉,方开星,王秋霜,倪尔冬,王青,李波,吴华玲.
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粤茗2号’[J]
.园艺学报,2023,50(S02):183-184.
5
王雷刚,焦小雨,刘丹丹,阮旭,吴琼,王文杰.
黄化茶树新品种‘霍黄1号’[J]
.园艺学报,2023,50(S01):203-204.
被引量:1
6
华冰清,管鹏鹏,桂利权,沈周高,张爱嘉,陶玲玲,朱俊彦,韦朝领,刘升锐.
安徽省三个‘黄山白茶’特异品种(系)的分子指纹图谱构建[J]
.茶业通报,2022,44(4):174-178.
被引量:1
7
夏长杙,蒲璐璐,王敏,胡伊然,段学艺,刘亚兵.
发酵对夏秋茶品质的研究及发展趋势[J]
.贵茶,2022(4):31-34.
被引量:2
8
夏丽飞,陈林波,梁名志,邓威威,田易萍,刘本英,刘军.
特异茶树资源生物碱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3):947-949.
被引量:5
9
陈佳,覃秀菊,赖兆荣,李海英,阳蔡强.
广西亚热带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56-58.
被引量:2
10
梁月荣,郑新强,陆建良,赵东,叶俭慧.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2013)[J]
.茶叶,2014,40(1):1-6.
被引量:1
1
张谊光,陈纪卫,徐渝江.
我国西南干旱河谷农业气候资源的分类与合理利用[J]
.自然资源,1989(3):1-6.
被引量:7
2
孙振纲,陈耕,王娇娟,李永山,谢鹏.
山西省棉花品种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20-1022.
被引量:7
3
葛健楠.
扩大朝阳县制种产业的几点建议[J]
.现代农业,2016(10):69-69.
4
魏术彦.
朝阳县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
.现代农业,2015(5):70-70.
5
荆绍凌,陈达,孙志超,李淑华,周小辉.
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改良与利用[J]
.玉米科学,2007,15(5):46-48.
被引量:28
6
张彩英,张丽娟,段会军,常文锁.
大豆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1):33-37.
被引量:29
7
李爱青.
红麻不同种质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种子与种苗),2005(3):9-10.
8
路颖.
我国亚麻品种资源的分类和近缘野生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4):46-48.
被引量:7
9
陈永宝.
香茅、香根草及菅草的比较试验[J]
.福建水土保持,1998,10(1):41-44.
被引量:2
10
王碧琴,张伊莎.
江西永新县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利用[J]
.林业科技开发,1990,4(1):4-6.
中国茶叶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