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年第3期139-143,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Health
参考文献26
1 UNAIDS, 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 M/OL ], UNAIDS Publication, 2007. http : //www. who. int/bookorders/anglais/ detartl, jsp? sesslan = l&codlan = l&codcol = 88&codcch =6004.
2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发布,2007.
3 马迎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61-264. 被引量:25
4 Ines Smyth Candida March Maitrayee Mukhopadhyay. A Guide to Gender- analysis Frameworks [ M/OL ], Oxfam Publishing, 1998. 79. http: //publications. oxfam, org. uk/oxfam/display. asp? isb = 0855984031 &TAG = &CID.
5 The United Nation Children's Fund (UNICEF). Report on the Regional Forum on Life skills - Based Education for Behavior Development and Change [ M/OL]. UNICEF 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Office, 2004, 6. http: //www. unicef. org/eapro/activities 3673. html.
6 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289-291. 被引量:134
7 石晓燕,余小鸣,段春明,王嘉,游新,高素红,李游.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行为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1):52-54. 被引量:39
8 王超,马迎华,丁素琴.北京校外流动人口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构成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73-876. 被引量:18
9 UNAIDS. Monitoring the Declaration of Commitment on HIV/AIDS - Guidelines on Construction of Core Indicators [ M/OL ]. UNAIDS Publication, WHO Press, 2005. http : //www. who. int/ bookorders/anglais/detartl, jsp? sesslan = l&codlan = l&codcol = 88&codcch = 31.
10 马迎华,丁素琴,王超.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5):489-49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111
1 鲁立成.谈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263-265. 被引量:6
2 杨丽.技能教育及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的作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6):723-724. 被引量:3
3 张颖,宋世琴,刘会岩,洪季萍,周钰.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92-393. 被引量:13
4 徐小燕,张进辅.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J] .心理科学,2002,25(3):332-335. 被引量:55
5 常春,吕姿之,钮文异,孙昕霙,R-V-Short,高源.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1):16-19. 被引量:27
6 马迎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61-264. 被引量:25
7 涂晓雯,程艳,楼超华,高尔生.中学生家长对家庭性教育的看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05,22(2):76-79. 被引量:23
8 陈刚,吕军.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05,26(8):14-16. 被引量:47
9 董莉萍,李晓波,李兴有,刘木清,刘亚丽,杜瑞红.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现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13-3115. 被引量:73
10 滕树忠,彭海艳,罗玫,谭兴邦.农村地区校外(辍学)青少年艾滋病知晓状况调查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89-1390.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329
1 马宁.八段锦结合中医健康养生教育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干预效果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40(3):88-91.
2 邵朋飞.从CAPL维度划分探析青少年学生身体活动的重要性[J] .运动精品,2017,36(7):101-111.
3 王雁,齐建国.高等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及课程设置[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33-37. 被引量:2
4 李宇,李有寿,郭小兵.广西贺州市青少年友好服务项目调查分析[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4):264-266.
5 俞颖,高晶蓉.试述青少年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3(4):53-56. 被引量:2
6 陈晶琦.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35-537. 被引量:39
7 陈晶琦.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高中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2006,15(2):12-14. 被引量:3
8 刘利容,刘民.北京地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46-148. 被引量:13
9 王超,马迎华,李幼莉,张新,张冰,郭新军,王静.北京、河南新乡部分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相关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1):21-24. 被引量:6
10 马迎华,王超,张冰,张芯.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00-302. 被引量:34
同被引文献76
1 乔芬芬.学校健康教育及其评估体系[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S1):57-61. 被引量:11
2 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3):133-135. 被引量:149
3 马迎华,季成叶.学校生活技能教育与艾滋病预防[J] .中国校医,2004,18(4):376-378. 被引量:24
4 孙江平.艾滋病的社会属性及在中国的映射[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6):469-470. 被引量:9
5 陈成文.论社会弱者的社会学意义[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2):63-67. 被引量:55
6 常春,吕姿之,钮文异,孙昕霙,R-V-Short,高源.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1):16-19. 被引量:27
7 陈松华,李群,杨石波.浙江省1999-2003年学校结核病爆发疫情情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324-324. 被引量:38
8 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122-127. 被引量:112
9 由娟.疾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是全民健康教育[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570-1571. 被引量:10
10 关喆,白春玉,张迪,陈容.沈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23-125. 被引量:43
引证文献6
1 张桦,李慧,郭浩岩,孙江平.校外青少年感染HIV的脆弱性现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046-1048. 被引量:4
2 沈旭娟,张宝津,张时良.学生二级传播方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143-145. 被引量:6
3 张宝津,沈旭娟,张时良.中小学生重点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治知信行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4):81-82. 被引量:11
4 张秀云,贾潜龙,王卫红,张立敏.北京市平谷区中小学生传染病知信行调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6,32(4):362-364. 被引量:7
5 孟毅,付晓博,马淑玲,臧晓凤,刘晓芬.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传染病知信行调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9,35(11):1088-1094. 被引量:5
6 焦锋.培训青少年生活技能,减少毒品和艾滋病伤害[J] .伤害医学(电子版),2020,9(3):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2
1 郝阳.认清挑战 抓住重点 有效地推进AIDS防治实践[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965-966. 被引量:8
2 陈仁友,张芙蓉,尹爱田,张少华,孙桐,康殿民,柴燕,胡俊峰.城乡小学生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干预需求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661-663. 被引量:9
3 刘存根,彭再如,王天明.非医科大学生参与农村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探索[J]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0):68-69.
4 刘存根,王天明,李庆辉,陈彩辉,吴滟辉.非医大学生干预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基于湖南娄底198户农户的调查[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45-50. 被引量:2
5 张春华,丁贤彬,冯连贵,毛德强,周琦,舒强,陈小兵.重庆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4):417-419. 被引量:1
6 魏小庆,蓝羲.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2126-2127. 被引量:2
7 李佳,刘宇婧,周郁,许文青,陈清峰.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及建议[J] .中国健康教育,2013,29(4):312-315. 被引量:14
8 杨林清,杨旭,梁艳,潘多赞,王忠,杨玲端,欧元湾,荣任先,汤生桂,蒙惠兰.侗族地区返乡民工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 .应用预防医学,2013,19(5):295-297. 被引量:1
9 王航,赵锦娜,吴迪.青岛市市南区小学生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14,30(20):2945-2947. 被引量:2
10 王航,吴迪,赵锦娜.青岛市市南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及常见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调查[J] .青岛医药卫生,2015,47(1):60-63. 被引量:9
1 陈明玉,曾抗,孙乐栋,周再高,赵佳.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7例艾滋病病例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303-1304.
2 徐胜前,刘文涛,徐建华,孙桂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选择性血清IgM降低[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1):31-32. 被引量:9
3 李海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教育[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32-633. 被引量:2
4 何宁,徐丽丹,于景翠.人类白细胞抗原C与HIV-1感染[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0(9):1498-1500. 被引量:3
5 唐良法,江莲,朱耀华,王丹凤,华琼.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2例报告[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6):805-805.
6 黄峇缅,向青青,刘达.伏立康唑治疗难治性AIDS合并真菌感染3例报道[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1):39-40.
7 刘晓红,余慕雪,李智英,黄柳一,蒋小云.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6例的感染预防及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55-7956. 被引量:1
8 张卫社,吴新华,伍招娣,岳少杰.一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患儿的基因诊断[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25(5):602-602.
9 张春梅,刘涛,辛艳春.HBV免疫反应自发再激活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抗病毒治疗[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6):556-558. 被引量:3
10 常艳,郭晓磊,曾征宇,吴尚为,刘运德.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的分布特征[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9):856-858.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