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激素组合对半夏块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半夏块茎作为外植体,表面灭菌后将块茎切成小块,接种在不同激素组合的分化培养基上30d后比较各个激素组合下块茎的分化能力,获得块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mg/l+NAA0.1~0.2mg/L,每个块茎平均可形成12.6~15.5个不定芽,且形成健壮苗,可不需壮苗培养直接进行生根培养。
作者
王慧俐
周红女
机构地区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半夏
块茎
不定芽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18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1
李雅臣,李德玉,吴寿金.
芋头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1995,26(10):555-555.
被引量:53
2
毛子成,彭正松.
半夏研究进展[J]
.江西科学,2002,20(1):42-46.
被引量:53
3
徐萍,张学兰,吴畅灏.
半夏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03,12(3):76-77.
被引量:27
4
胡世林.
半夏的本草考证[J]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1):6-8.
被引量:16
5
顾德兴,李云香,徐炳声.
半夏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4):44-48.
被引量:54
6
崔得才,徐培文.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
7
薛建平,朱艳芳,张爱民,柳俊.
半夏试管块茎直接再生技术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4,30(10):1060-1064.
被引量:35
8
Skoog F, Miller CO. Chemical rugulation of growth and formation in plant tissues cultivated in vitro. In Biological Action of Growth Substances [J]. Symp Soc Exp Biol, 1957, (11): 118- 131.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郭巧生,张国泰,许来武,盛祖平.
不同繁殖材料对半夏产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3):140-142.
被引量:14
2
汤玉妹,周学优.
半夏炮制前后的药效比较[J]
.中成药,1994,16(9):21-22.
被引量:26
3
吴皓,蔡宝昌,荣根新,叶定江.
半夏姜制对动物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9):535-537.
被引量:57
4
万美亮,陈宏康,詹亚华,周吉源.
半夏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26-529.
被引量:30
5
吴皓,束建清,蔡宝昌,张来芳,叶定江.
半夏姜制对β-谷甾醇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62-664.
被引量:56
6
陆跃鸣,吴皓,王耿.
半夏各炮制品总生物硷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抑制作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84-85.
被引量:42
7
洪行球,沃兴德,何一中,李万里,高承贤,金明敏.
半夏降血脂作用研究[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28-29.
被引量:124
8
王锐,倪京满,马蓉.
中药半夏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8):457-459.
被引量:43
9
中国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2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8.
10
朱鹏飞 毛文岳.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3):26-26.
共引文献
218
1
魏淑红,彭正松.
半夏群体性状变异类型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4):37-39.
被引量:15
2
欧祖兰,陈延松,齐璐璐,王占军.
鹞落坪半夏研究进展及展望[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6):104-107.
被引量:1
3
宋春凤,徐坤.
芋对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403-406.
被引量:35
4
费永俊,吴楚,王艳安,肖苇,赵庆华.
无土基质立体栽培条件下半夏生物量分配格局[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3):292-297.
被引量:3
5
宋春凤,徐坤.
芋对铁锰铜锌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114-117.
被引量:7
6
范迎菊,陈艳丽.
芋头淀粉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5):48-49.
被引量:13
7
陈贵堂,赵霖.
植物蛋白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开发利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04,25(9):137-140.
被引量:55
8
薛建平,丁勇,张爱民,胡传秋.
高温胁迫下半夏倒苗前后保护酶活力的变化[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41-643.
被引量:26
9
郑国灿.
半夏提取液的抗肿瘤性研究[J]
.四川中医,2004,22(9):9-11.
被引量:33
10
李庆典,李颖,周清明.
芋本草学考证与食疗价值[J]
.中药材,2004,27(11):874-87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1
1
涂轶.
半夏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3(1):9-11.
被引量:4
2
余春香.
半夏组织培养研究[J]
.贵州科学,2008,26(4):81-84.
被引量:3
3
李婷,李敏,贾君君,吴发明,何霖,于素玲.
全国半夏资源及生产现状调查[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2):11-13.
被引量:33
4
杨凯,王荔,杨艳琼,侯典云,黄平,刘波.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半夏组培一次性成苗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5):615-619.
被引量:13
5
徐秀梅,吕道锡,孙敏,张明,陈敏.
半夏丛生芽诱导及快速繁殖[J]
.中药材,2005,28(12):1052-1053.
被引量:7
6
马维平,黄连超,顾红卫,詹亚华,田维珍,蒙晓鹏.
荆半夏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06,21(2):57-59.
被引量:9
7
蔡鹏,彭正松,罗成科.
半夏两种途径再生植株生长与繁殖的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786-788.
被引量:8
8
丁乡.今年半夏价又涨[EB/OL].中国药材市场.http://www.zgyc-SC.conl.2010-10-11.
9
胡瑞芬,霍国琴,李建设,陈辉,王凯,蒋安.
道地中药材半夏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12-14.
被引量:4
10
王学民.
荆半夏叶片外植体快繁技术研究[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2):1-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陶米林,刘清波,黄红梅.
半夏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
.北方园艺,2013(4):113-11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申起飞,张明生,李立青,刘贵贤.
生长调节物质对半夏人工种胚形成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11(3):33-36.
被引量:9
2
姚晓,步达,陈建伟,李祥,汤彬.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分析[J]
.中草药,2014,45(18):2696-2702.
被引量:13
3
孙燕,傅裘平,余乐,张成,李成忠,何正东.
泰半夏小块茎的诱导及工厂化育苗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67-69.
被引量:3
4
赵桂芳.
半夏组织培养成本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0):91-92.
被引量:4
5
张利霞,孟彦斌.
半夏无菌组织培养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7):82-83.
被引量:4
6
张利霞.
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对半夏胚状体诱导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2):79-79.
被引量:1
7
刘贵贤,张明生,李小兰,胡珊珊,韦红边,高晓峰.
适于悬浮培养的半夏疏松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技术[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35(1):82-85.
被引量:4
8
刘永红,杨渊华,梁宗锁.
半夏组织培养及其生物碱代谢调控的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5):759-764.
被引量:3
9
贺美忠.
道地中药材半夏离体快繁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6):84-85.
10
胡文斌,刘琼,张少飞,杨文.
半夏叶柄组织培养一步成苗研究[J]
.寒旱农业科学,2022,1(11):194-196.
被引量:2
1
姜素云,杨爱芳,胡孝瑞,张举仁.
鲁梅克斯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1):61-61.
被引量:1
2
赵成章,郑康乐,戚秀芳.
多效唑对水稻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壮苗培养的影响[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0,32(5):407-409.
被引量:34
3
石晓云,王僧虎.
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6):11-13.
被引量:10
4
陆中华,吴学莉,王慧中.
铁皮石斛壮苗快繁体系的优化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2015,27(3):380-386.
被引量:4
5
万林,何卫,李天,胡建军,王克秀,唐铭霞,陈萍萍,王余明.
培养条件和品种对马铃薯试管薯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5):1596-1600.
被引量:2
6
魏世清,张磊,张琴,李艳宾,张超.
野葛(Pueraria lobata)愈伤组织诱导及组织培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3):422-424.
被引量:9
7
刘贤旺,杜勤,赖学文,罗光明,徐志杰,姚振生,刘勇,葛菲.
凹叶厚朴组织培养的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1997(2):1-4.
被引量:27
8
丁如贤,张汉明,付翔.
黄芩茎段直接诱导丛生芽[J]
.中草药,1998,29(3):194-195.
被引量:20
9
吴京姬,严一字,吴松权,朴雪梅,吴基日.
桔梗胚珠培养初报[J]
.北方园艺,2010(2):154-157.
被引量:4
10
王怀利,吴晓荣,李建淑.
浅谈抑制马铃薯脱毒苗壮苗培养的因素[J]
.种子,2009,28(4):122-123.
被引量:1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