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古代重刑长期存在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然而,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中(从秦朝到清末),重刑思想及其实践却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影响深远。重刑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存在,一方面是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之需要。本文将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探析重刑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作者
王小丹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学院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0-100,102,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重刑
长期存在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1
邱兴隆.
有利被告论探究——以实体刑法为视角[J]
.中国法学,2004(6):146-154.
被引量:69
2
陈兴良.
刑罚改革论纲[J]
.法学家,2006(1):16-21.
被引量:42
3
陈珊珊.
论罪疑唯轻原则[J]
.法学评论,2007,25(2):104-109.
被引量:10
4
陈泽宪.
罪刑法定与扩大解释[J]
.人民检察,2007(10S):13-13.
被引量:5
5
刘艳红.
刑法的目的与犯罪论的实质化--“中国特色”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罪机制[J]
.环球法律评论,2008,30(1):40-47.
被引量:84
6
邢馨宇.
有利被告的中国历史话语[J]
.现代法学,2009,31(3):144-155.
被引量:5
7
张明楷.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J]
.中国法学,2010(4):49-69.
被引量:568
8
张明楷.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适用界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1):54-63.
被引量:82
9
吴爽.
再论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适用界限[J]
.刑法论丛,2010(3):192-21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薛进展,蔡正华.
刑法适用解释存疑有利被告原则之否定[J]
.法治研究,2011(10):22-2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赵运锋.
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反思与深化[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28(1):5-11.
2
王星译.
反思疑罪从无及其适用[J]
.环球法律评论,2015,37(4):63-82.
被引量:9
3
郝斌,杨倩斓.
从法律解释学看新《商标法》《广告法》立法[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6(5):64-68.
4
冀洋.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解释规则之提倡[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24(4):125-139.
被引量:18
5
蔡兴鑫.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解析[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5):67-72.
被引量:1
6
郭烁.
宽容原则之上:法律解释与存疑有利于被告[J]
.中国法学,2025(1):285-304.
1
满先进.
秦并非亡于法家[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7(3):74-79.
2
张卉芳.
秦代农业法律制度研究[J]
.农业考古,2013(3):43-46.
3
罗殿宏,程东杰.
明代重刑主义略论[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5):157-158.
被引量:2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