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中山路与意识形态日常化 被引量:15

Zhongshan Roads of Republican China and the Routinization of Ide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路是一个社会有机体的血脉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道路系统则是城镇空间结构划分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城镇文化与记忆的载体。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众多的中山路及以三民主义名词命名的道路,它们改变着城镇原有空间结构,折射出国民党国家权力向空间与社会的渗透与意识形态的日常化。它改变了城市的记忆系统与城镇文化。 Roads as the networks of social organis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The system of roads is not , only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for the divisions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but also the carrier of urban culture and memory.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an China, Zhongshan Roads and the roads named after words relating to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spread all over the country, which changed the original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This phenomenon reflects that Gumindang's power was infiltrated into space and society extensively, which remodeled the urban memory system and affected the concept and consciousness of people who lived in cities. It also influenced and changed the urban culture of Republican China.
作者 陈蕴茜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8-117,共10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关键词 中山路 三民主义道路系统 空间政治 意识形态日常化 城市记忆 Zhongshan Road Road System Named after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Spatial Politics the Routinization of Ideology the Memory of Cit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4

  • 1韩文宁.《对民国(首都计划)的一点反思》,南京《晨报》(副刊),2006年7月23日.
  • 2任传藻修,穆祥仲纂.《东明县志》卷首·东明县城图,1933年铅印本
  • 3钱柏祥,陈翘英.《罗定县城和街道的沿革》,政协罗定文史资料委员会《罗定文史资料》第6辑,1984年10月.
  • 4江苏省南京市公路管理处史志编审委员会.《南京近代公路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113页
  • 5《中央路以东道路名称从党义及先烈命名》,《中央日报》1934年2月13日
  • 6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海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 7梁观福整理.《韶关市区街道名称历史沿革》,政协韶关市文史委员会《韶关文史资料》第1、2辑合订本.1986年10月,第575页
  • 8安龙县志编纂委员会.《安龙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75页
  • 9高邮县编史修志领导小组编.《高邮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6-387页
  • 10黄俊杰.《靖城圩的历史变化》,《南靖文史资料》第13辑,1990年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464

二级引证文献1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