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索素质教育在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从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观点,并对其实现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
沈涛
黄金哲
机构地区
哈尔滨理工大学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第5期81-82,共2页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立项(2007年)
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GGZD07001)
关键词
大学
素质教育
理工科
专业课
分类号
G64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1
郭美华.
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J]
.职教论坛,1999,15(3):41-42.
被引量:6
2
冯向东.
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2):34-40.
被引量:53
3
张国梁,李志义.
“素质教育”之我见[J]
.高等理科教育,2003(6):76-77.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查里斯·帕希·斯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
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39.
3
美国科学促进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2.
4
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5
乔治·萨顿 陈恒六译.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8.124-125.
6
约瑟夫·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7
科恩 颜锋译.牛顿革命[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8
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台湾)蓝灯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3..
10
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M].范岱年,吴忠,林夏水,金吾伦等译.北京:求是出版社,1982.265,266,277-278,278.
共引文献
62
1
汪波,瞿俊雄,黄志纾,古练权.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z2):139-141.
2
张虹,陈幼芳.
创新理论课内容 实现素质教育目的[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70-72.
3
王建平.
大学之道的本质探寻──金耀基著《大学之理念》评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113-115.
被引量:1
4
倪师军,曹俊兴,邓斌.
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的思考[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4):1-5.
被引量:18
5
周海兴.
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80-81.
6
杨建雄.
理科专业课中素质教育途径的探索——以生物教学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1):117-119.
被引量:2
7
王建平.
“人文为科学定向”说辨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6):24-27.
8
李金奇,冯向东.
学科规训与大学学科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9):79-83.
被引量:16
9
仲伟纲,李秀珍,张东升,薛美,王晓艳.
关于物理文化的思考[J]
.物理与工程,2006,16(1):55-58.
被引量:3
10
袁广林,程方荣.
大学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发展历史述略[J]
.高等理科教育,2006(3):32-3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0
1
罗远祥.
发挥勤工俭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中的作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3):12-15.
被引量:2
2
石福田.
勤工俭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3):81-84.
被引量:1
3
蔡履中.
偏振器的物理意义及圆偏振器的Jones矩阵——评《关于圆偏振器》一文[J]
.大学物理,2005,24(1):15-17.
被引量:1
4
康欣齐.
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4):42-44.
被引量:6
5
蔡履中.
非共面多光束干涉及其在制作周期性微结构中的应用(Ⅰ)——一般分析及二维周期结构[J]
.大学物理,2006,25(2):1-5.
被引量:2
6
蔡履中.
非共面多光束干涉及其在制作周期性微结构中的应用(Ⅱ)——三维周期结构[J]
.大学物理,2006,25(3):1-6.
被引量:2
7
李政涛.
论教育学的基本指向及其灵魂[J]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2):13-18.
被引量:14
8
阙小梅,张维满.
论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影响[J]
.西江教育论丛,2007(1):19-23.
被引量:4
9
付洪.
对高校理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7(3):52-54.
被引量:21
10
李卫红.
提高认识 开拓创新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7):4-5.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6
1
蔡履中.
建设“光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
.高等理科教育,2009(5):98-101.
被引量:2
2
曹一江,沈涛,卢鑫,王宏,王义杰.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策略与方法的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211-211.
3
马鑫民.
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57-59.
被引量:2
4
兰海鹏,栗文,唐玉荣,刘扬,李平,范修文,沈柳杨,张宏.
勤工俭学是工科专业素质教育的战略手段[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7,45(11):50-52.
5
丁肇红,蒋文萍.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科教导刊,2020(9):125-126.
被引量:12
6
张继成,赵李实,郑萍.
工科大学生专业素质影响因素网络调查与分析[J]
.高师理科学刊,2022,42(9):17-2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汪东霞,李沙沙,田晓光,千志科.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1(5):160-161.
被引量:3
2
屠礼芬,彭祺.
思政元素融入工科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
.广西物理,2023,44(3):194-196.
3
吴坚,李文萍,商广义.
研究型大学理科教学中的开卷考试及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2(6):60-61.
被引量:7
4
吴坚,李文萍,商广义.
高校理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开卷考核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70-171.
被引量:4
5
郭立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J]
.青年与社会,2019,0(13):182-182.
被引量:2
6
程舸.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稳定基层青年干部队伍的思考——以S省选调生为例[J]
.鄂州大学学报,2020,27(6):22-23.
7
朱文兴.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43(5):16-19.
被引量:30
8
王立红.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
.轻工科技,2021(10):133-134.
被引量:7
9
廖生温,王玉勤.
课程思政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28-29.
被引量:6
10
江浩,廖守亿,王夏复,宋海涛.
自动控制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
.数据,2022(6):99-101.
1
黄素果,刘义磊,辛程鹏.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4):179-180.
被引量:3
2
董溪哲,赵亚杰,马永财.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8):35-36.
被引量:8
3
余有贵,曾传广,刘进兵,赵良忠,刘静霆.
提高工科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1):16-18.
被引量:3
4
刘淼,高蔚.
基于微信的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依法治教探索[J]
.管理观察,2015(21):152-154.
5
倪捷,刘志强,董非,汪澎.
工科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4(6):15-16.
6
桂伟,姚层林,陈皓.
工科专业课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J]
.科技风,2014(16):276-277.
7
唐明云.
工科专业课教学反思[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10):168-168.
8
刘薇娜,李和平,陈玲,王景奕.
培养跨世纪人才深化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5):74-74.
9
巩育军.
提高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6):47-48.
被引量:5
10
任伊宾.
对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点看法[J]
.教学研究,2000,23(1):49-50.
被引量: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