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个男性眼中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女性文学研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一大支脉。正像这个名称所昭示的一样,它是与男性文学相对举的,是在与男性文学相区别乃至相对立的意义上建构起来的。反对男性霸权主义、弘扬女权主义思想,几乎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的主旨。
作者
王富仁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4,共9页
关键词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
男性
中国文学研究
女权主义思想
霸权主义
主旨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25
1
林丹娅.
解读所指:从“身体”到“宝贝”——一次讨论会记录[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4):39-45.
被引量:4
2
赵稀方.
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J]
.文艺争鸣,2001(4):65-70.
被引量:31
3
傅建安.
人性审视人文关怀[J]
.华文文学,2003(4):30-32.
被引量:1
4
杨凌云.
情感与符号——《伤逝》的语言艺术赏析[J]
.台州学院学报,2003,25(5):45-48.
被引量:3
5
缪启昆.
子君——男性主体言说下扭曲的女性形象——《伤逝》散论之三[J]
.职大学报,2003(1):43-46.
被引量:4
6
申朝晖,李继凯.
不同叙述层面“启蒙”与“被启蒙”的相互转换——《伤逝》主题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1):220-222.
被引量:2
7
蔡春华.
走向悲剧:中日女性的爱情幻灭之路——鲁迅《伤逝》与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比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78-81.
被引量:2
8
李玲.
生命的超越性追求与女性日常人生——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落后于男性的女性[J]
.文艺争鸣,2002(6):64-67.
被引量:7
9
蓝棣之.
“万不可做将来的梦”──论《伤逝》[J]
.鲁迅研究月刊,1998(10):34-36.
被引量:14
10
汪卫东.
错综迷离的忏悔世界──《伤逝》重读[J]
.鲁迅研究月刊,1998(10):37-4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6
1
姜藜藜.
自古多情空余恨——浅谈霍小玉的爱与恨[J]
.魅力中国,2009,0(19):30-30.
2
刘卫东.
“女性文学”:繁荣背后的危机[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3):88-92.
被引量:7
3
华晓红.
构建女性的自我文化空间——新世纪以来女性导演女性意识表达的特征[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6):40-42.
被引量:7
4
朱郁文.
关于《伤逝》研究的性别视域分析[J]
.职大学报,2011(3):43-50.
被引量:1
5
何希凡.
打工文学的正名与当代文学史的写作[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59-61.
被引量:2
6
马超,张学敏,郭文元.
近三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回顾与思考[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1):58-65.
被引量:1
7
普敏.
女性性别视阈下的民族声乐发展管窥[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62-67.
8
周志雄.
张洁作品的阅读、研究与艺术反思[J]
.中华文化论坛,2013(4):95-100.
被引量:3
9
蒋碧玉.
中国女性文学的多元形态分析[J]
.北方文学(中),2013(7):113-114.
10
钱春莲,柳环环.
产业化语境中的话语转型——马俪文导演创作分析[J]
.当代电影,2013(12):165-16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王卫东,曾静.
关于“女性文学”命题的思考[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6.
被引量:3
2
宋明峰.
从《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设置探析沃克的“妇女主义”[J]
.芒种,2012(18):95-96.
3
焦晓航.
解析徐静蕾电影叙事母题[J]
.电影评介,2010(8):1-3.
被引量:3
4
肖淑芬.
女性文学研究大观[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2):75-80.
被引量:4
5
夏翔宇.
汉语文化母系倾向及其汉英翻译策略[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2):119-120.
被引量:1
6
郭阳.
徐静蕾电影的女性主义解读[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6):106-107.
被引量:2
7
蓝珍仔.
浅议打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1X):155-156.
8
范文静.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被女性主义反噬的悲剧[J]
.电影文学,2013(23):79-80.
被引量:1
9
杨红英,刘平,孔怡菲.
徐静蕾电影中多面向的女性意识[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91-94.
被引量:2
10
莫险峰,蓝珍仔.
从“根”性内涵看打工文学的情感底蕴[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9):176-177.
被引量:1
1
熊卉,汪璐晗.
从《诺斯托罗莫》看康拉德的女性观[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2):71-75.
2
李蓉.
女性主义文学解体之后:问题、处境与发展[J]
.文艺研究,2014(10):25-32.
被引量:5
3
王玉琦,王斌.
盛开在散文界的一束奇葩——女性散文创作心理探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137-138.
4
演妮.
探究朱淑真其人其作倍受冷落的原因[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8):139-140.
被引量:1
5
王童,徐坤.
思维在滑翔的徐坤[J]
.小说界,2001,0(5):169-174.
6
陈娓娓.
男权文化的牺牲品——浅论《水浒传》中女性之死[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1):20-22.
被引量:1
7
李欣茹.
女性主义视角下《多情牧羊人致他的爱人》中沉默的听者[J]
.青年文学家,2016,0(7Z):80-81.
8
王丽恒.
《奇境》的悲剧艺术[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2):134-136.
9
文学,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大陆[J]
.文艺理论研究,1989(6):94-95.
10
谭解文.
也谈“女性文学”——与吴黛英等同志商榷[J]
.中国文学研究,1990(3):105-112.
被引量:1
文艺争鸣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