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东产业结构转变与就业结构变动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出发,研究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偏离度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是1989年后下降幅度较小,显示产业结构偏差的收敛速度较慢。一、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国际经验相符,1992 ̄1999年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符合,并且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作者
王忠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珠江经济》
2007年第8期18-23,共6页
基金
广东省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合同号:06ZDXM790008)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偏离度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谌新民,杨永贵.
民工短缺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0.
被引量:17
2
喻桂华,张春煜.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
.当代经济科学,2004,26(5):9-13.
被引量:129
3
王爱文,莫荣,卢爱红.
中国就业结构问题研究[J]
.管理世界,1995,11(4):198-205.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胡晓鹏,魏培东.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实证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3):27-33.
被引量:18
2
蔡.
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J]
.中国社会科学,1998(2):4-14.
被引量:139
3
林长华.
台湾的劳工短缺与工业升级[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4(2):66-71.
被引量:1
4
蔡昉.
转轨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矫正制度性扭曲[J]
.中国人口科学,1999(2):1-6.
被引量:14
5
徐佳宾.
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劳动成本优势[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2):23-28.
被引量:33
6
李炯,苏静.
浙江人力资本扩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3):59-65.
被引量:10
7
王德文,蔡昉,高文书.
全球化与中国国内劳动力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J]
.开放导报,2005(4):6-12.
被引量:52
8
蔡昉.
劳动力短缺:我们是否应该未雨绸缪[J]
.中国人口科学,2005(6):11-16.
被引量:105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荒的调查报告[R].中国劳动保障网http://www.molss.gov.cn.
10
LANDE, PAUL S.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instability [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4.
共引文献
152
1
陈璋,徐进.
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效应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8(12):103-105.
被引量:1
2
陈喜强.
经济结构变动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与完善的思考——基于广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视角[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177-179.
被引量:3
3
郝希亮,王聪.
兰州就业结构演变及变动趋势研究[J]
.开发研究,2013(6):61-64.
4
陶秋燕,汪昕宇.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421-426.
被引量:20
5
李培林.
走出国有企业的人员过密化逻辑[J]
.中国人口科学,1999(2):7-14.
被引量:6
6
衡涛,陈志国,李惠茹.
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西北人口,2005,26(4):56-58.
被引量:1
7
徐勇,王雅鹏.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就业模式比较研究[J]
.商业时代,2005(36):9-9.
被引量:2
8
丁剑平,王璐.
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中日比较[J]
.现代日本经济,2006,25(2):27-31.
被引量:9
9
何大安.
产业运行格局与就业结构变动[J]
.经济学家,2006(3):49-55.
被引量:12
10
史锋.
论就业与投资[J]
.经济问题探索,2006(5):101-1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5
1
蔡昉.
坚持在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J]
.求是,2009(5):27-29.
被引量:28
2
杨开忠.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J]
.地理学报,1993,48(6):481-490.
被引量:24
3
孙丽文,俞会新.
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4):66-67.
被引量:7
4
李俊锋,王代敬,宋小军.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J]
.中国软科学,2005(1):64-70.
被引量:83
5
严绿英.
东莞产业升级路漫长[J]
.中国商界,2008(10):101-101.
被引量:1
6
刘元春.
重在匹配:产业、就业、社会的关联度——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之难[J]
.绿叶,2008(12):40-45.
被引量:2
7
潘士远,林毅夫.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
.经济学家,2006(1):12-18.
被引量:40
8
叶琪.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J]
.财经科学,2006(3):80-85.
被引量:20
9
孔宪丽,梁云芳.
东北三省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的实证分析——兼论辽宁新型工业化战略规划[J]
.辽宁经济,2006(9):38-39.
被引量:5
10
周建安.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5):94-98.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3
1
陈明,周欣燕.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340-344.
被引量:3
2
陈东梅.
基于效率与相对优势工业结构变动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
.经济论坛,2013(1):113-117.
3
李雪.
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凸显的问题与政策选择[J]
.中国集体经济,2017,0(28):28-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军,张士钰.
我国第一产业内就业决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开发研究,2013(4):34-37.
被引量:2
2
高弘.
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4):12-14.
被引量:1
3
窦珺逸,葛莹玉.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14):80-82.
被引量:2
4
翟羽佳.
京津产业转移背景下河北省农民工就业路径选择探究[J]
.价值工程,2021,40(34):13-15.
被引量:1
5
刘流,黄德林.
稳步推动农民工县域内就业对策建议[J]
.科技资讯,2022,20(7):232-234.
1
马晓君,郭进.
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J]
.河北农业科技,2008(24):6-7.
2
顾益康.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在创新[J]
.农村工作通讯,2010(10):24-25.
被引量:6
3
董会风.
浅谈产业结构转变后的日本机床工业[J]
.上海机床,1996(4):2-3.
4
王涛,赵丹.
十年间山西农民就业对比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70-173.
被引量:1
5
崔振洋,李晓亮.
基于RS与GIS的山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418-420.
被引量:9
6
王勇军,徐良果.
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农牧区劳动力转移[J]
.东方企业文化,2011(11X):87-89.
被引量:1
7
陈东梅.
基于效率与相对优势工业结构变动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
.经济论坛,2013(1):113-117.
8
方旋.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
.广东科技,1999,8(6):1-2.
9
邹亚荣,张增祥,赵晓丽,王百川,姚嘉.
近十年来山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3):25-26.
被引量:9
10
秦琴,方苏春.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及政策建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95-699.
被引量:7
珠江经济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