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以来,在考试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深入推进评价体系改革中面临一些困惑。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异域地区多元评价的原则,可以探求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
作者
刘清华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5,共5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研究"(01JAZD880010)。
关键词
高考
评价体系
改革思路
分类号
G642.47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8
1
顾海兵.
高考与统一高考之辩——兼与孙东东教授商榷[J]
.湖北招生考试,2005,0(4):9-16.
被引量:15
2
刘清华.
价值观视野下的高考制度变革[J]
.中国考试,2006(7):62-62.
被引量:1
3
刘海峰.
高考竞争的本质与现象[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27-31.
被引量:32
4
陈仲豪.
“考试地狱”贻患无穷——回应顾明远先生的《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J]
.中国教育学刊,2005(12):1-2.
被引量:12
5
刘清华.《发达国家高校招生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共同特征》,《考试研究》2004年第2辑,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6
[法]P.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90页.
7
朱永新.
关于文理分科的思考[J]
.民主,2005(8):17-17.
被引量:11
8
钱钟,陈东.《从高考改革走向招录改革》,《考试研究》2006年第1辑,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陶行知全集》第2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52,653-657,652,657,483-484,664,664,664,401,401,65-661,657-661,662-663,664,401,661-662,664-665页.
2
戊戌变法(第2册)[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329—332.
3
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大学之道[M]. 文汇出版社, 2003.大学之道[M]文汇出版社,2003.
5
追求阳光心态[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追求阳光心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大学有问题[M]. 天地出版社, 2004.大学有问题[M]天地出版社,2004.
7
外国名人快读[M].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3.外国名人快读[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
8
当代美国教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当代美国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
教育:我们有话要说[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教育:我们有话要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
刘海峰.
高考并非万恶之源[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6,0(1):125-127.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65
1
黄书成.
高校招考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
.当代教育科学,2009(3):43-45.
2
罗立祝.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与高考改革[J]
.教育与考试,2009(2):32-35.
被引量:2
3
陈兴德.
高考规律论纲[J]
.教育与考试,2009(3):21-26.
4
刘婧婧.
高考不能承受之重——浅谈高考改革、高考竞争与“减负”[J]
.教育与考试,2009(3):37-40.
5
龙耀,李雪岩.
高等专业教育视角下的“分专业高考制度”初探[J]
.教育学术月刊,2007(8):42-46.
6
蒋己兰,周启良.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与高校教学质量[J]
.长沙医学院学报,2010(2):57-60.
被引量:3
7
申永强,冯文全.
教育中的悖论:文理分科和素质教育[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4):302-302.
被引量:1
8
张亚群,巨玉霞.
高考改革观点述评[J]
.基础教育参考,2005(6):10-13.
被引量:7
9
殷世东,潘黎.
把独立思考权还给学生[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2(2):25-27.
被引量:11
10
张建平,胡元辉.
夏山学校:异域国度的别样“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科学,2006(2):49-51.
同被引文献
42
1
张警鹏,郑启跃.
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制度安排的预期与实际[J]
.湖北招生考试,2007(4):12-15.
被引量:1
2
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
高考改革必须处理好六大关系——兼论广东高考新方案之特点[J]
.湖北招生考试,2007(4):16-20.
被引量:3
3
郑淮.
公共考试的社会价值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62-68.
被引量:5
4
陈燕燕,彭慧.
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制度变革方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1(6):70-72.
被引量:6
5
姜钢.
完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办法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4):26-28.
被引量:19
6
张晓鹏.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
.复旦教育论坛,2006,4(3):12-16.
被引量:34
7
金忠明,葛大汇,唐安国.
“破冰之旅”能走多远——漫话高校自主招生改革[J]
.上海教育科研,2007(3):27-30.
被引量:6
8
徐向东,孙永红.
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2):24-26.
被引量:4
9
潘庆玉.
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J]
.当代教育科学,2007(5):27-32.
被引量:4
10
吴振荣.
素质教育的瓶颈:高考制度的局限与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3):109-10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陆卓谟.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9(2):72-74.
被引量:21
2
李小英.
2007年广东新课程高考反映的问题及启示[J]
.文教资料,2010(15):114-116.
3
李小英.
浅析2007年广东省新课程高考改革的进步意义[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6):237-238.
4
罗宇佳,田建荣.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招生考试改革探索[J]
.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49-153.
被引量:7
5
黄晓君.
多维度评价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北方文学(中),2013(7):218-219.
6
蒋臻.
浅析高考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J]
.企业导报,2014(18):68-69.
7
刘清华.
高考40周年:文化考试选才机制的恢复与改革[J]
.考试研究,2017,13(5):39-45.
8
宫晓慧.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9):87-88.
被引量:2
9
胡中锋,许华琼.
考试对社会的影响与社会对考试的评价研究[J]
.湖北招生考试,2008,0(20):29-32.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王东林,张玉,秦秋莹,牛嘉琪,黄河.
戏剧·影视学类艺术专业考评体系的调整优化——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J]
.湖北招生考试,2022(6):24-28.
2
马鸿飞,邢学鹏.
黑龙江省高校竞争现状分析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4-5.
3
蒋光祥,魏敏.
高校自主招生若干误区及其引发的思考[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1):60-61.
被引量:4
4
梁斌.
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21):37-41.
被引量:9
5
王云海,李永乐.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1):88-90.
6
闫树.
关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1(18):168-170.
被引量:1
7
王根顺,孙玉凤.
高校自主招生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5-117.
被引量:4
8
孙玉凤.
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思考[J]
.科教导刊,2011(16):15-15.
被引量:1
9
王根顺,孙玉凤.
高校自主招生SWOT分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4):77-79.
被引量:1
10
王长恩.
对提高艺术类专业统考评委素质的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5):30-35.
被引量:1
1
陈海利,付孝泉.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21-22.
被引量:2
2
王洁.
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答题技巧[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17,0(3):15-16.
3
陈衍庄.
为语文教学寻找一片“蓝天”[J]
.新课程(中学),2011(4):44-44.
4
缪鲁加,何振波,陈宝明.
我国高校本科自主招生制度分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5):32-35.
被引量:1
5
顾海兵.
统一高考模式的五大软肋[J]
.团结,2005(2):24-25.
被引量:2
6
王莉.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J]
.新课程学习(中),2008,0(3):146-146.
被引量:1
7
李云.
关于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之口语测试[J]
.职业教育研究,2009(12):65-66.
被引量:2
8
郭志军.
从教授博士生导师剽窃谈起——浅谈评价体系改革[J]
.前进论坛,2003(1):18-20.
被引量:1
9
徐大量,魏艳娟,梁沛华.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探析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评价体系[J]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854-856.
被引量:1
10
杨鹏辉.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设想和尝试[J]
.福建教育,2003(06B):27-28.
东南学术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