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糖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88年Dwek等人首先提出“糖生物学(glycobiology)”,而后世界许多相关科研人员就积极投入到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中来,从而推动了糖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
傅雷
机构地区
大连医科大学
出处
《生物学通报》
2006年第12期27-28,共2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关键词
糖类
糖生物学
糖组学
分类号
Q53 [生物学—生物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9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1
杜昱光.
化学与生命学科交叉新领域——糖生物学与寡糖工程[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5):251-252.
被引量:12
2
武金霞,赵晓瑜.
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分析方法[J]
.生物技术通报,2004,20(1):31-34.
被引量:13
3
张树政.
糖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前沿[J]
.生命的化学,1999,19(3):103-107.
被引量:38
4
Ajit Varki,Richard Cummings,Jeffrey Esko et al.ESSENTIALS OF GLYCOBIOLOGY.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99,2.
5
王克夷.
日本糖生物学一瞥[J]
.生命的化学,1999,19(3):107-10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孙建忠,王克夷.
植物凝集素的超级家族[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21(2):104-109.
被引量:14
2
Varki A. Glycobiology, 1993,3(20) :97 - 130.
3
Perez S, Mouhous R, Nifant E, et al. Glycobiology, 1996, 6:537 -542.
4
Wang X, Sun P, Alqamari A, et al. JBiochem, 2001,276:8436 -8444.
5
吴东儒,糖类的生物化学.北京:高教出版社,1987,747.
6
张维杰,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160.
7
Hartmut G,David M N. J Bio Chem, 1971,246(20) :6339 - 6340.
8
Devenyi T, Gergely J.实用蛋白质化学技术.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52.
9
David R. Anal Biochem,1979,99:474 - 476.
10
Fukuda M,Meth. Enzymol, 1989, 197(19):
共引文献
65
1
芮海云,吴国荣,陆长梅.
多糖类生物活性的研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3):77-80.
被引量:11
2
丁保金,金丽琴,吕建新.
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8):561-564.
被引量:95
3
胡晓倩.
生命的三维动态[J]
.黄山学院学报,2004,6(6):93-96.
4
陈伟,林新华,黄丽英,罗红斌,陈俊.
芦荟多糖中游离蛋白去除的分光光度法[J]
.光谱实验室,2005,22(1):113-115.
被引量:13
5
缪月秋,顾龚平,吴国荣.
植物多糖水解及其产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2):4-7.
被引量:31
6
王川.
糖组学:破解生命信息的第3种途径[J]
.生物学通报,2005,40(5):8-9.
被引量:8
7
侯温甫,杨文鸽.
糖链及其蛋白质糖基化[J]
.生物技术通报,2005,21(3):14-17.
被引量:9
8
贾晓慧.
糖生物学——生命科学研究的新热点[J]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2):41-44.
被引量:2
9
张莉,李娜,赵凤林,李克安.
糖胺聚糖分析测定的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2005,33(7):1023-1028.
被引量:25
10
高丽君,王建华,崔建华,王汉忠.
白首乌多糖-1a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52-1355.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94
1
王克夷,杜昱光.
糖组和糖组学[J]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1(5):261-264.
被引量:7
2
赵丽英,邓西平,山仑.
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2):413-418.
被引量:282
3
管晓培,于永忠.
对苯醌-2,5-二羧酸酯的合成[J]
.有机化学,1994,14(1):80-84.
被引量:1
4
王川.
糖组学:破解生命信息的第3种途径[J]
.生物学通报,2005,40(5):8-9.
被引量:8
5
代景泉,蔡耘,钱小红.
蛋白质糖基化分析方法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3):287-292.
被引量:14
6
刘晗,白雪芳,杜昱光,王克夷.
寡糖的生物活性[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13(13):15-18.
被引量:15
7
郭忠武,王来曦.
糖化学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1995,7(1):10-29.
被引量:42
8
张旭.
蛋白质糖基化工程[J]
.生物工程进展,1995,15(2):30-35.
被引量:14
9
胡庭俊,陈炅然,程富胜.
多糖生物学研究概况[J]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5,10(5):26-29.
被引量:5
10
窦江丽,谭成玉,白雪芳,杜昱光.
寡糖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6):377-37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金征宇.
糖组学的基础科学问题[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1):1-6.
被引量:1
2
李军廷,郑蓉蓉,张云志,吕遐,唐燕辉,王朝霞.
高效合成氯代苯醌基碳糖苷[J]
.有机化学,2009,29(1):78-81.
3
李传保,陈玉国.
糖生物学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6):419-421.
被引量:1
4
赵世聪.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J]
.中国科技纵横,2014(18):287-287.
5
聂伟燕,汤洁,严国富.
水分胁迫下褐藻酸寡糖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9(4):6-11.
被引量:9
6
楼鑫.
探讨新兴交叉学科的教学体系设置——以糖生物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10-2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吴哲,任丹丹,梁馨元,王帅,郅丽超,张梦语,何云海,汪秋宽.
褐藻胶寡糖的制备分离及生物活性[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7.
被引量:12
2
闫清伟,游春花.
糖组学在生命科学及体育科学的研究述评[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2):106-110.
被引量:1
3
陈洪娜,李军,王福文.
内皮损伤致动脉硬化时糖蛋白的变化[J]
.生理科学进展,2017,48(3):179-182.
被引量:2
4
姜颖,王晓楠,韩承伟,张晓艳,曹焜,韩喜财,赵越,孙宇峰,冯乃杰.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及叶喷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麻业科学,2020,42(1):18-23.
被引量:4
5
丁利,张嘉,惠文利.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糖生物学相关内容的引入与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21(7):5-8.
被引量:2
6
孙燕霞,宋来庆,赵玲玲,张学勇,刘大亮,姜福东,刘学卿,唐岩.
3个中熟苹果品种的果实品质分析[J]
.农学学报,2022,12(1):53-59.
被引量:4
7
刘洋,韩涛,张鸿翎,刘集锋.
淹水胁迫及排涝对四种菊科宿根花卉生理特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5):133-139.
被引量:1
8
刘玲,冯乃杰,郑殿峰,高宏,韩镇鸿,陈观杰,母德伟.
叶喷海藻酸钠寡糖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抗逆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22,41(10):1887-1894.
被引量:4
9
吴剑荣,高敏杰,夏雨.
多学科交叉制糖工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探索--以江南大学为例[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3,49(7):352-356.
被引量:4
10
严国富,王静芳,李方敏,汤洁.
70%褐藻双寡糖粉剂和7%褐藻双寡糖水剂对番茄的抗病毒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23(9):97-99.
1
黄思玲,凌沛学.
糖生物学概述[J]
.食品与药品,2005,7(07A):61-64.
被引量:4
2
张彦洁,章丽雅,吴菁,王俊青,任建敏,王歆琼,许春娣,周同.
糖生物学与免疫调控的病生理意义及进展[J]
.生命科学,2013,25(1):20-27.
被引量:2
3
会议信息[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32(1):104-104.
4
王维通.
从细胞识别的研究到糖技术药物的开发——记1993年美国首届糖技术会议[J]
.生物工程进展,1993,13(6):30-34.
被引量:2
5
缔造生物活性物质 唱响精彩人生——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杜昱光教授[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13(1):107-107.
6
张一宾.
糖类代谢扰乱型杀虫剂及对人体的影响[J]
.世界农药,2005,27(6):13-16.
生物学通报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