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活血化瘀法异病同治验案4则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活血化瘀法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沿习至今,运用愈加广泛。《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只有保持气血运行通畅,病邪才无稽留之害。临床若能四诊合参,把握病机,如法施用,每可执简驭繁,异病同治。兹举验案4则,介绍如下。
作者
王金荣
机构地区
天津东丽区中医医院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2006年第5期28-28,共1页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异病同治
验案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8
1
张载信.
“古井春”对68例阳虚证的异病同治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1):26-27.
被引量:2
2
谷春燕.
从温胆汤加味治疗内科病看异病同治[J]
.北京中医,2006,25(2):103-104.
被引量:2
3
李树元,李晰,李凛.
活血化瘀法异病同治验案4则[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3):228-228.
被引量:1
4
关静,李峰,宋月晗.
“异病同治”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9):650-651.
被引量:31
5
岳利峰,陈家旭.
对“异病同治”的认识[J]
.吉林中医药,2007,27(8):3-4.
被引量:14
6
尹云露.脾胃学说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1997,11(5):42.
7
刘建平.
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2):1061-1065.
被引量:203
8
杨红,费宇彤,刘建平.
中医临证医案与专家经验的报告方法--病例报告的设计[J]
.中医杂志,2008,49(3):215-217.
被引量:29
9
杨明会,王永炎.
从《金匮要略》肾气丸的运用论异病同治[J]
.中医杂志,2008,49(8):749-750.
被引量:3
10
黄开珍.
龙胆泻肝汤异病同治验案[J]
.四川中医,2009,27(10):124-1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郭盛楠,周莉,朱文浩,陈晟,高颖.
近20年异病同治相关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6):129-13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竺.
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其异病同治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4):70-71.
被引量:7
2
程思,李静.
“异病同治”针刺验案二则[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8):101-102.
3
钱丽超,李璐,史成,刘晶,杨惠民.
杨惠民教授运用天麻钩藤饮经验[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736-738.
被引量:6
4
喻佳,赵文楚,李宁.
异病同治思想在雷火灸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8):136-138.
被引量:3
5
邝高艳,谭旭仪,卢敏,严可,龚志贤,邝涛,吴泳蓉,卢芳国.
基于虚、瘀、毒理论构建慢性筋骨疾病防治体系[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2):196-199.
被引量:9
6
扈丽萍.
李慧臻主任异病同治治疗血压异常2则[J]
.光明中医,2021,36(17):2975-2977.
被引量:1
7
刘宝琴,许琳,金哲.
丹枝饮异病同治验案撷要[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2,36(3):171-172.
8
张翔宇,余子悦,李苗博,刘明,田金徽.
四逆散“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文献综述[J]
.医学新知,2023,33(2):100-109.
被引量:2
9
周小莉.
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周围血管病医案3则[J]
.新中医,2024,56(4):29-33.
被引量:1
1
王加瑞.
活血化瘀药及其临床应用[J]
.光明中医,2009,24(3):534-535.
被引量:8
2
唐佩林.
甘温除热法的临床应用[J]
.山西中医,2001,17(5):59-60.
3
王黎,刘皓怡.
从《素问·调经论》理解“不盛不虚,以经取之”[J]
.新中医,2016,48(7):268-269.
被引量:5
4
谷万里,张俏,史载祥.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89-91.
被引量:21
5
董德河,胡久略,史桂荣,梁志忠.
浅析《素问·调经论》阴阳虚实寒热病机[J]
.河南中医,2006,26(5):12-12.
被引量:4
6
王文霞,张春艳.
火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体会[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83-84.
被引量:14
7
周宝宽.
中医学对亚健康的描述[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41-2142.
被引量:5
8
李密英,范准成.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上的运用[J]
.河北中医,1981,3(2):42-44.
被引量:1
9
王洪图.
“十六部”解[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3):22-23.
被引量:1
10
夏小军.
血虚论[J]
.中医研究,2009,22(1):6-8.
被引量:9
黑龙江中医药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